《杂病源流犀烛·脏腑门》卷一方。麻黄、桑白皮、苏子、杏仁、白果、黄芩、半夏、甘草、款冬花。水煎服。治哮喘。
【介绍】:见孙志宏条。
古刺法名。《灵枢·刺节真邪》:“刺有五节,……一曰振埃,二曰发蒙,三曰去爪,四曰彻衣,五曰解惑。”指五种大要的刺法。《黄帝内经太素》名五节刺。详各条。
见《红河中草药》。为小红参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唐代医生。撰有《箧中方》3卷。
出《桂海虞衡志》。即黄皮果,详该条。
证名。见《类证治裁·淋浊》。即便浊。见该条。
又名髀骨。俗称大腿骨。即股骨。《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大楗骨,一名髀骨,上端如杵,入于髀枢之臼,下端如槌,接于骨。”
出明·万全《育婴家秘》。即脐风。详该条。
见《花镜》。即辣椒,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