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阳热之邪潜伏在体内。《素问遗篇·本病论》:“民病伏阳而内生烦热。”参伏气条。
正骨固定方法。《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凡夹缚,用杉木皮数片,周回夹紧缚,留开皆一缝,夹缚必三度,缚必要紧。”指用于四肢骨折整复后的外固定。
证名。清·佚名《眼科统秘》:“此症目常脓泪浸,乃是肺经实热。”详见眵泪条。
由承浆以下至下颔骨下缘的部位。俗称下巴或下巴颏。
【介绍】:见王荫陵条。
见《中国药用植物志》。即苘麻,详该条。
【介绍】:见陈桷条。
见医方全书条。
即性味。指药物寒、热、温、凉四气和辛、甘、酸、苦、咸五味的基本属性,它们直接影响药物的作用与效能。
经外奇穴名。《千金要方》:“目卒生翳,灸大指节横纹三壮,在左灸右,在右灸左,良。”近代《针灸经外奇穴图谱》列作奇穴,名大指节横纹,定位在拇指掌侧指节横纹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