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浑身麻木

浑身麻木

证名。指自觉全身肢体麻木不适感。多由气血不充,卫气不行,或痰湿,或气郁血瘀所致。《兰室秘藏》卷二:“浑身麻木不仁,或头面手足肘背,或腿脚麻木不仁。”可用神效黄芪汤等。《杂病源流犀烛·麻木源流》:“有浑身麻木者,宜八仙汤五积散。……因瘀血麻木者,宜四物汤加桃仁红花甘草有身麻生疙瘩者,宜散滞汤;有因气麻木者,宜开结舒筋汤。”如湿痰者,或走注如核,肿起有形色白,宜化痰利湿,用二陈汤加苍术枳壳黄连厚朴等。因气虚者,宜补气行气,用四君子汤加厚朴、香附等。血虚者,宜养血而生血,如四物汤加生地、红花、枸杞、香附之类。又有因阳气衰弱,湿伏阴分所致者。《张氏医通·麻木》:“东垣治闭眼则浑身麻木,开眼则渐退,久而方止,昼减夜甚,为阳气衰而湿伏阴分也,三痹汤去乌头,加苍术、黄柏。”参见麻木条。

猜你喜欢

  • 臭椿皮

    见《滇南本草》。为樗白皮之别名,详该条。

  • 无名疮

    古病名。《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五:“此疮非痈非疽,非癣非疥,状如恶疮,或瘥或剧,人不能名,故名无名疮也。”指古时尚未明确的某些外科病而言。治疗参见疮疡、溃疡条。

  • 鞋带痈

    病名。见《疡科准绳》卷四。即外踝疽。参见附骨疽条。

  • 痰结实

    古病名。指痰水积聚胸膈而结实不消者。《诸病源候论·痰饮诸病候》:“痰水积聚,在于胸府,遇冷热之气相搏,结实不消,故令人心腹否满,气息不安,头眩目暗,常欲呕逆,故言痰结实。”一名膈痰。参见膈痰、痰证条。

  • 红花草疮

    病名。见《中医外科学讲义》(上海中医学院编)。红花草又名紫云英。因禀性不耐,过食红花草(江南农村食用蔬菜之一。致病量多在1~2斤),致胃肠运化失调,湿热内生,兼感风热和日光照射,郁于肌肤而成。好发于颜

  • 五毒丹

    《串雅内编》卷二方。朱砂、雄黄、矾石、磁石、石胆各等分。升炼取飞霜外用。治痈疽。

  • 移山参

    见《增订伪药条辨》。为人参之移植者,详人参条。

  • 远志筒

    见《中药材手册》。为远志之药材名,详该条。

  • 谵语

    证名。同语。出《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等。《素问·热论》称谵言。指阳明实热或温邪入于营血,热邪扰及神明时,出现神志不清、胡言乱语的重症。实证为多。见于伤寒阳明腑证、蓄血证、热入心包等。治宜泻热清心

  • 产后拘挛

    病名。见《陈素庵妇科补解》。多因产后气血骤虚,风寒乘虚侵袭,入于经络;或因产耗伤气血,肝血不足,筋失所养而致。症见四肢筋脉拘挛;若风寒侵袭,兼见恶寒发热,有汗或无汗等。治宜养血祛风。方用荆防四物汤(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