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清凉饮子

清凉饮子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清凉饮子

药方名称清凉饮子

处方大黄赤芍药、当归甘草(炒),各二钱。

功能主治火证通治。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煎至一钟,去滓温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清凉饮子

药方名称清凉饮子

处方当归(去芦.酒浸)、甘草(炙)、大黄(蒸.焙)、赤芍药,各等分。

炮制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小儿血脉壅实,腑脏生热,颊赤多渴,五心烦躁,睡卧不宁,四肢惊掣,及因乳哺不时,寒温失度,令儿血气不理,肠胃不调,或温壮连滞,欲成伏热,或壮热不歇,欲发惊俌。

又治风热结核,头面疮疖,目赤咽痛,疮疹馀毒,一切壅滞,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每服一钱,水一中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量儿大小,虚实加减,微溏利为度,食后,临卧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十:清凉饮子

药方名称清凉饮子

处方当归(去芦,酒浸)甘草(炙)大黄(蒸、焙)赤芍药各等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小儿血脉壅实,脏腑生热,颊赤多渴,五心烦躁,睡卧不宁,四肢惊掣;哺乳不按时,寒温失度,肠胃不调,呕吐,大便秘结;头面生疮疖,目赤咽痛,疮疹余毒。

用法用量每服3克,用水250毫升,煎至175毫升,去滓,食后及临卧时温服。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十

猜你喜欢

  • 安心丸

    药方名称安心丸处方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全蝎半两(炒)。制法上为末,面糊为丸,如黄米大,朱砂为衣。功能主治小儿慢惊。用法用量每服20丸,米饮送下。摘录《幼幼新书》卷九引郑愈方

  • 金消丸

    《圣济总录》卷一二二:金消丸药方名称金消丸处方郁金(锉)2两,马牙消(研)2两,甘草(锉)2两,山栀子(去皮)2两,栝楼根2两,大黄(锉)1分,玄参1分,白矾(研)1分,硼砂(研)1分。制法上为未,炼

  • 摩腰膏

    药方名称摩腰膏别名摩腰丹(《医学正传》卷四)。处方附子尖 乌头尖 南星各7.5克雄黄3克樟脑丁香干姜吴茱萸各4.5克朱砂3克麝香五粒(大者)制法上药为末,蜜丸如龙眼大。功能主治治老人、虚人腰痛,及妇人

  • 侧子散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侧子散药方名称侧子散处方侧子(炮.七分半)附子(炮.七分半)人参(七分半)白术(煨.七分半)防己(半钱) 白茯苓(七分半)麻黄(七分半)防风(七分半)甘菊(一钱半)细

  • 大戟丸

    《普济方》卷三八六:大戟丸药方名称大戟丸处方大戟1钱,葶苈(炒)1钱,青皮3钱,江子半钱。制法上为末,饭为丸。功能主治小儿水气浮肿。用法用量每服5丸,茶汤送下。如泻后,用人参白术散补之。摘录《普济方》

  • 姜糖饮

    《儿科证治简要》:姜糖饮药方名称姜糖饮处方生姜3~5片 红糖3~6克功能主治温中散寒,暖血益胃。治不乳症。先天虚寒或后天为寒邪所伤,致脾阳不振,运化失职,出生后二三日内不吮乳,面色灰暗或微青,四肢发凉

  • 除痛解毒饮

    药方名称除痛解毒饮处方羌活1钱,木通1钱,忍冬7分,土骨皮7分,大黄7分,防风7分,甘草2分。功能主治痛风走注,骨节疼痛。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续名家方选》

  • 活血舒筋汤

    药方名称活血舒筋汤处方归尾、赤芍、片姜黄、伸筋草、松节、海桐皮、落得打、路路通、羌(独)活、防风、续断、甘草。功能主治活血祛瘀,舒筋通络。主伤筋与筋错、筋挛,关节行动不舒,肿痛。用法用量水煎,内服。病

  • 绀雪丹

    药方名称绀雪丹处方六月雪根(烧灰存性)不拘多少冰片量加制法上药共研极细。功能主治治一切目疾,及翳膜遮睛。用法用量点眼。加熊胆少许更妙。摘录《经目屡验良方》

  • 苁蓉牛膝汤

    药方名称苁蓉牛膝汤处方肉苁蓉(酒浸)、牛膝(酒浸)、木瓜干、白芍药、熟地黄、当归、甘草(炙)各等分。制法上锉。功能主治肝虚为燥热所伤,胠胁并小腹痛,肠鸣,溏泄,或发热,遍体疮疡,咳嗽,肢满,鼻鼽。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