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营养物质的统称。血本源于先天之精,而生成于后天饮食水谷;精的形成,亦靠后天饮食所化生,有“精血同源”之说,精血的盈亏决定人体的健康与否。由于肾主藏精,肝主藏血,如精血不足,一般治以养
即脏象。详该条。
出《太平圣惠方》。为王瓜之别名,详该条。
根据阴阳消长的规律,阳热过盛的病证,往往耗伤阴津。如气分热盛,治宜甘寒生津;胃肠热结,治宜急下存阴;营血热盛,治宜清营养阴,或兼凉血解毒。对于阳热过盛的一切病证,谨防阴津的耗损,是一条重要的原则。
妇科专著,8卷。清·吴本立(道源)纂辑。刊于1773年。作者上采前贤、旁取时论,分门别类,纂辑成书。卷1~2论调经及妇科杂病;卷3~4论广嗣及妊娠诸疾;卷5论生产及难产救治;卷6~8论产后诸疾。所论病
出《证治准绳·幼科》。即继病,详该条。
证名。皮肤枯燥如鳞甲交错之状。多因干血内结、痈脓积滞,津血不能外荣,或因温邪久留,阴液耗伤所致。《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五劳虚极羸瘦,腹满不能饮食,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肌伤,劳伤,经
病证名。指胞肿睛突之候。清·王子固《眼科百问》:“泡肿者脾湿也,当消其湿。丝络红者心热也,当清其热。突睛者肝实也,宜疏其肝。”参见突起睛高条。
骨名。鼽与顺通。即颧骨。《素问·气府论》:“鼽骨下各一。”
心主持血和血液运行功能的概括。包括:①心主导全身的血液。《素问·五脏生成论》:“诸血者,皆属于心。”②指心主血脉。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