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指外感风寒或时令不正之气所致的表证。见《丹溪心法·中寒》。有轻重寒热之分。《证治要诀》卷二:“感冒为病,亦有风寒二证,即是伤寒外证初起之轻者,故以感冒名之。”证见喷嚏、鼻塞、流涕,头痛,全身痰楚
见《江苏省植物药材志》。为瓦韦之别名。详该条。
即腋窝。详该条。
两颊的胡须上连耳前鬓发。《灵枢·阴阳二十五人》:“气血盛则通髯美长,血多气少则通髯美短。”
十问之一。大、小二便的变化,不但反映有关脏腑的病变,还可以识别疾病的寒热虚实。问大便要了解排便的次数、形状、颜色、气味及排便前后的感觉等。大便秘结难解,稠粘臭秽或夹有脓血,伴有实热脉证的,多属实热证。
中药炮制法之一。将药材用湿润面粉包裹,在炒热的滑石粉锅内煨至外皮焦黄色为度;或层层隔纸加热,以除去部分油分。如煨木香等。
经络俞穴。出《素问·气穴论》。指五脏的井、荥、俞、经、合五输穴,共二十五穴,左右合计为五十穴。
《医垒元戎》方。①当归(酒浸炒)、川芎、白芍药、熟地黄(酒洒蒸)、厚朴、陈皮。为粗末,水煎服。治气虚弱,起则无力,恇然而倒。②当归(酒浸炒)、川芎、白芍药、熟地黄(酒洒蒸)、木香、槟榔各一两。为粗末,
从怀孕六月至分娩阶段的幼体,为胎儿,亦名胎婴。《慈幼论》:“儿之在胎,与母同体,得热俱热,得寒俱寒,病则俱病,安则俱安。”《幼幼集成》:“胎成之后,阳精之凝,尤仗阴气护养,故胎婴在腹,与母同呼吸。”因
①泛指防治疾病的一门学科。出《内经》。又称推拿、乔(矫)摩、按跷。是在人体一定部位上,运用各种按摩手法和进行特定的肢体活动来防治疾病的方法。《灵枢·九针》:“形数惊恐,筋脉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