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灰藋

灰藋

《中药大辞典》:灰藋

药材名称灰藋

拼音Huī Diào

别名金锁天(《雷公炮炙论》),灰藜、水落藜(《救荒本草》),灰条(《野菜谱》),灰涤菜(《纲目》),灰蒴、灰苋(《医林纂要》),灰苋菜(《草木便方》),灰灰菜(《四川中药志》)。

出处雷公炮炙论

来源为藜科植物小藜全草。3~4月采,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20~450厘米。茎直立,分枝,有角棱及条纹。叶互生;下部的叶片3裂,近基部的2裂片短,椭圆形或三角形,各裂片的下方通常有一小齿;中部的叶片椭圆形,边缘具波状牙齿,先端钝,基部楔形;上部的叶片渐小,狭长,有浅齿或近于全缘;叶片两面略被粉粒;叶柄细长而弱。花序腋生或顶生,花簇细而疏,被粉粒;花被片5,浅绿色,边缘白色,背面不具隆脊,向内弯曲;雄蕊5,伸出于花被外;柱头2,线状。胞果全体包于花被内。种子扁圆,黑色。果熟期6~7月。

生境分部野生于荒地或田间。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性味甘、苦,凉。

①《本草拾遗》:"味甘,平,无毒。"

②《救荒本草》:"味微苦涩,性凉。"

③《医林纂要》:"甘,寒;赤灰者,有小毒。"

功能主治去湿,解毒。治疮疡肿毒,疥癣风瘙。

①《本草拾遗》:"主恶疮,虫、蚕、蜘蛛等咬,捣碎和油敷之;亦可煮食,亦作浴汤,去疥癣风瘙;烧为灰,口含及内齿孔中,杀齿匿甘疮。取灰三、四度淋取汁,蚀息肉,除白癜风,黑子面酐,箸肉作疮。子:炊为饭,香滑,杀三虫。"

②《医林纂要》:"去湿热。"

③《四川中药志》:"能清热退烧。"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两。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复方治紫癜风:灰藋(不拘多少,烧灰,用纸衬淋取汁,炼令如膏约两匙许)、雄黄、丹砂、腻粉、麝香虾蟆灰、石硫黄、矾石灰各一钱。上八味,将七味同研如粉,与炼了灰藋浓汁捣煎如膏涂之,干即易,膏硬以醋润之。(《圣济总录》灰藋涂方)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灰藋

药材名称灰藋

拼音Huī Diào

别名金锁天、灰藜、水落藜、灰条、灰涤菜、灰蒴、灰苋、灰苋菜、灰灰莱、土蚕药、沙苋菜

出处出自《雷公炮炙论

来源药材基源:为藜科植物小藜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henopodium serotinum L.

采收和储藏:3~4月采收,洗净,去杂质,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20-50cm。茎直立,单一或多枝,具角棱及绿色条纹。叶互生;叶柄细长而弱;叶片椭圆形或狭卵形,长2.5-5cm,宽1-3.5cm,通常3浅裂,中裂片两边近平行,先端钝或急尖,并具短尖头,边缘具波状锯齿;侧裂片位于中部以下,通常各具2浅裂齿;上部的叶片渐小,狭长,有浅齿或近于全缘;叶片两面略被粉粒。花序腋生或顶生,花簇细而疏,形成圆锥状花序;花两性,花被近球形,5片,浅绿色,边缘白色,背面具微纵隆脊井密被粉粒,向内弯曲;雄蕊5,伸出于花被外;花柱2。线状。胞果全体包于花被内,果皮与种子贴生。种子扁圆,黑色,有光泽,表面具六角形细洼。花期4-5月,果期5-7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野生于荒地或田间。

资源分布:我国除西藏外,其他地区均有分布。

性状性状鉴别 全草灰黄色。叶片皱缩破碎,展开后完整叶通常具3浅裂,裂片具波状锯齿。花序穗状腋生或顶生。胞果包在花被内,果皮膜质,有明显的蜂窝状网纹,果皮与种皮贴生。

显微鉴别 ①叶下表皮及嫩技表皮具腺毛,腺头球形,直径60-100μm。②叶肉细胞含众多草酸钙簇晶及砂晶。(图2)胞里在扫描镜下观察,呈圆形,中央有一稍突起的果柄,由此环绕呈放射状排列的蜂窝状果皮细胞。

性味苦;甘;性平

功能主治疏风清热;解毒去湿;杀虫。主风热感冒;腹泻;痢疾;荨麻疹;疮疡肿毒;疥癣;湿疮;齿(若虫)疳疮;白癜风;虫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敷;或烧灰调敷。

各家论述1.《本草拾遗》:主恶疮,虫、蚕、蜘蛛等咬,捣碎和油敷之;亦可煮食,亦作浴汤,去疥癣风瘙;烧为灰,口含及内齿孔中,杀齿NI甘疮。取灰三、四度淋取汁,蚀息肉,除白癜风,黑子面GAN,箸肉作疮。子:炊为饭,香滑,杀三虫。

2.《医林纂要》:去湿热。

3.《四川中药志》:能清热退烧。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鬼羽箭

    《中药大辞典》:鬼羽箭药材名称鬼羽箭拼音Guǐ Yǔ Jiàn别名黑草(《广西野生资源植物》),幼克草、克草(《南宁市药物志》),黑骨草、羽箭(《广东中药》)。出处《生草药性备要》来源为玄参

  • 荔枝藤

    《中药大辞典》:荔枝藤药材名称荔枝藤拼音Lì Zhī Ténɡ别名红叶藤、红叶秋树、牛见愁(《广州植物志》),牛栓藤(《广西植物名录》)。出处《陆川本草》来源为牛栓藤种植物红叶藤的

  • 苦参实

    《中药大辞典》:苦参实药材名称苦参实拼音Kǔ Shēn Shí别名苦参子(《纲目》),苦豆(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出处《唐本草》来源为豆科植物苦参的种子。7~8月果实成熟时采收

  • 狭叶桃叶珊瑚

    药材名称狭叶桃叶珊瑚拼音Xiá Yè Táo Yè Shān Hú别名五爪金龙来源药材基源:为山茱萸科植物狭叶桃叶珊瑚的枝、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ucuba chinensis Benth.var

  • 峨眉耳蕨

    药材名称峨眉耳蕨拼音é Méi ěr Jué英文名all-grass of Omei Mountain Shield Fern别名万年青、树林株出处出自《中国药植志》来源药材基源:为鳞毛蕨科植物峨眉耳

  • 珍珠母

    《中国药典》:珍珠母药材名称珍珠母拼音Zhēn Zhū Mǔ英文名CONCHA MARGARITIFERA别名真珠母、明珠母来源本品为蚌科动物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 (Lea)、

  • 刮筋板

    《全国中草药汇编》:刮筋板药材名称刮筋板拼音Guā Jīn Bǎn别名刮金板来源大戟科土沉香属植物草沉香Excoecaria acerifclia F. Didr.,以全株入药。全年可采,晒干。性味苦

  • 东莨菪

    药材名称东莨菪拼音Dōnɡ Lànɡ Dànɡ别名唐充(藏名)出处《中国药植图鉴》来源为茄科植物东莨菪的根茎。春、秋采挖,洗净,晒干。原形态多年生草本。根茎粗壮结节状。茎高30~6

  • 湖瓜草

    药材名称湖瓜草拼音Hú Guā Cǎo英文名all-grass of Smallhead Lipocarpha别名钮草、七子关出处始载于《植物名实图考》。来源药材基源:为莎草科植物湖瓜草的全草。拉丁植

  • 山棯根

    药材名称山棯根拼音Shān Shěn Gēn别名岗棯根(《全展选编·传染病》)。出处《生草药性备要》来源为桃盆娘科植物桃金娘的根。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性味甘,微酸,性子。①广州部队《常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