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照海

照海

经穴名,代号KI6。出《针灸甲乙经》。别名阴蹻。属足少阴肾经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阴蹻。位于内踝尖直下1寸,或于内踝下缘正中凹陷处取穴。一说:“在内踝下四分”(《备急千金要方》)。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深部为胫神经本干;后下方有胫后动、静脉通过。主治月经不调赤白带下阴挺阴痒,尿频尿闭,咽喉干痛,脚气红肿,失眠,癫痫等。直刺0.3~0.5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图127)。

图127

猜你喜欢

  • 吴鹤山

    【介绍】:见吴辰灿条。

  • 扶突

    经穴名。代号LI18。出《灵枢·本输》。别名水穴。属手阳明大肠经。位于颈外侧,喉结旁开3寸,胸锁乳突肌后缘处;或于人迎穴后1.5寸处取穴(《针灸甲乙经》)。另说“在气舍后一寸半”《(千金要方》);“在

  • 童男

    未成年的男孩。

  • 脐中生疮

    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五。即脐疮。详该条。

  • 黄芪九物汤

    《医醇賸义》卷一方。黄芪、茯苓、牛膝各二钱,党参五钱,防风、白术、独活(酒炒)各一钱,炒鹿角胶一钱五分,甘草五分,大枣二枚,生姜三片。水煎服。治半身不遂,手足弛纵,食少神疲,不能步履属气虚者。

  • 目胎赤

    病证名。《诸病源候论》卷二十八:“人初生洗目不净,令秽汁浸渍于眦,使睑赤烂至大不瘥,故云胎赤。”属胎风赤烂,详该条。

  • 卷根白皮

    见清·刘士季《草木便方》。为乌桕木根皮之别名,详该条。

  • 六元正纪大论

    《素问》篇名。本篇所论六气主司天在泉,五运为中气,左右间气纪步,即初气至终气为六气,以分一年四季,五运为木火土金水,如甲巳为土运等。五运和六气相配合,适三十年为一纪,六十年为一周,故名。

  • 唾脓血

    证名。见《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指咳唾脓血。《金匮要略心典》卷上:“惟胸中痛,脉滑数,唾脓血,则肺痈所独也。”参见咳唾脓血、肺痈条。

  • 蛔虫菜

    见《中国经济海藻志》。为鹧鸪菜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