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瘟疫

瘟疫

病名。亦称温疫。感受疫疠之气,造成流行性急性传染病的总称。《素问·本病论》:“民病温疫早发,咽嗌乃干,四肢满,肢节皆痛。”后世常见者为:①暑热疫毒伏邪于胃。症见壮热烦躁头痛如劈,腹痛泄泻,或见衄血、发斑、神志昏迷舌绛苔焦等。治宜清瘟解毒(见《疫疹一得》)。②疠气疫毒,伏于募原。初起憎寒壮热,旋即但热不寒,头痛身疼,苔白如积粉,舌质红绛,脉数等。治宜疏利透达(见《瘟疫论》)。

猜你喜欢

  • 臭芜荑

    见《中国药学大辞典》。为芜荑之处方名,详该条。

  • 四肢热

    症名。出《素问·逆调论》。多因阴气虚,阳气盛,或复有风寒外束所致。《脾胃论·脾胃胜衰论》:“若脉弦气弱自汗,四肢发热,或大便泄泻,或皮毛枯槁发脱落,从黄芪建中汤。”《证治汇补·发热章》:“四肢蒸灼如火

  • 痰积血崩

    病证名。多因痰涎郁于胞中,清气不升,经脉壅遏而致血崩。症见腹满或脐腹痛,下血量多成块,血出则快,血止则闷,或脐上动悸。治宜行痰降逆。方用《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半夏丸,或用旋复花汤等。

  • 龟龄集丹

    即鹤龄丹,见该条。

  • 阴湿鼓胀

    病名。《医门补要》卷中:“阴湿鼓胀,寒湿留着中焦,清阳不布,满腹坚胀,面黄,不渴,不食,脉沉迟,宜通阳汤。”参见鼓胀条。

  • 病气

    ①脏腑的功能受病障碍。《灵枢·根结》:“形气不足,病气有余,是邪胜也,急泻之;形气有余,病气不足,急补之。”②指三阴三阳经因邪气而致病。

  • 墨柱根

    见广州部队卫生部《常用中草药手册》。为倒吊蜡烛之别名,详该条。

  • 地冻风

    见《中药志》。为龙牙草根之别名,详该条。

  • 食积喘逆

    证名见《症因脉治》卷二。即食喘。详该条。

  • 眼内风痒

    证名。出《银海精微》。指患眼遇风痒极者。详目痒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