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瘟证羊毛论

猜你喜欢

  • 五部

    《内经》诊候痈疽生于体表,内连五脏的五个重要部位。《灵枢·寒热病》:“五脏,身有五部:伏兔一;腓二,腓者腨也;背三;五藏之腧四;项五。此五部有痈疽者死。”

  • 拒霜花

    出《益部方物略记》。为木芙蓉花之别名,详该条。

  • 水桐树皮

    出《濒湖集简方》。即桐皮,详该条。

  • 脉疽

    病名。出《刘涓子鬼遗方》卷一。又名百脉疽。痈发于颈部。初起漫肿,环绕颈项,色紫红,疼痛不能转动,食难,气逆咳嗽,身体大热。如脓成即切开引流,迟则毒攻咽喉。有脓稠者为顺,反之为逆。相当于颈部蜂窝组织炎。

  • 草钟乳

    出《本草拾遗》。为韭菜之别名,详该条。

  • 筋蒸

    二十三蒸之一。见《诸病源候论·虚劳骨蒸候》。详二十三蒸条。

  • 动暑

    病证名。《温热类编》卷三:“阳暑,即动暑。”详阳暑条。

  • 风冷失音

    病证名。多因肺受风冷,致肺气闭邪,气机阻闭而失音。《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五:“风冷所伤,咽喉肿痛,语声不出。”症见头痛身疼,恶寒无汗,喉痛失音。治宜辛温散寒。用九味羌活汤、麻黄汤等加减。参见暴瘖条。

  • 黄明生

    【介绍】:参见郑宏纲条。

  • 太医院都事

    元代医官职称。始设于1322年(至治二年),共2人。属低级官员,官阶从七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