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命门。见该条。
见《药材资料汇编》。为模樝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武之望条。
见《本草纲目拾遗》。为杠板归之别名,详该条。
见南京药学院《中草药学》。为地肤子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多因痰湿内伏,复感邪毒,痰毒上攻牙齿而痛。《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三:“由素有热,热生痰,痰流毒,痰毒灌注经络,上攻牙齿而痛。”治宜清热涤痰,泻火解毒。可选用黄连温胆汤加减。参见牙痛条。
病名。①指因寒湿侵犯下焦而致的小腹、睾丸牵引作疼,肿、痒、坠、胀的病证。治宜散寒止痛,服木香金铃丸。②指直肠脱出。《黄帝内经太素》卷十五:“……故冷气冲下广肠脱出名曰肠。”
病名。疟疾之一。出《金匮要略·疟病脉证并治》。牡系牝字之讹,详牝疟条。
《圣济总录》卷七十方。桑根白皮、栀子、黄芩、炙甘草、羌活、防风、当归、诃子(煨,去核)、胡黄连各一分,地骨皮、人参、茯苓、柴胡各半两。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腹食前服。治鼻衄久不止。
腹前壁的肌肉和筋膜。《千金翼方·妇人》:“有伏虫胪胀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