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八。指经血漏下夹有黄色之液体。参见经漏条。
出《神农本草经》。为苍耳子之别名,详该条。
即四花与患门两穴之联称。详各该条。
出《本草图经》。为食茱萸之别名,详该条。
【生卒】:十六世纪【介绍】:明代医家。字云洲。仁和(今浙江杭州)人。家世三代业医。他继承医业,更有发挥,参照《内经》等古典医籍,博采古方,引述宋、元迄明代名家之说,并有所变通,编成《明医指掌》一书,记
见《贵州民间方药集》。为赤胫散之别名,详该条。
见珍珠囊药性赋条。
九注之一。《诸病源候论·水注候》:“人肾虚受邪,不能通传水液故也。肾与膀胱合,俱主水,膀胱为津液之府,肾气下通于阴,若肾气平和,则能通传水液,若虚则不能通传,脾与胃合,俱主土,胃为水谷之海,脾候身之肌
见《贵州民间方药集》。为荠菜花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外科启玄》卷七。患处皮肤上起小水疱,淡红而痛,五七成群,状如蜘蛛,故名。治疗参见缠腰火丹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