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盗汗

盗汗

证名。出《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又名寝汗。指睡中出汗,醒后即止。多见于虚劳,以阴虚者为多。《医略六书·汗病》:“盗汗属阴虚……盗汗乃睡中汗出,醒则汗收,因阴气空虚,睡时卫气乘虚陷入,则表无护卫而营中之火独旺于外,蒸腾汗出,醒则卫气行阳而气固于表,其汗乃止,多见于虚劳之人,宜养阴清热。热盛者,当归六黄汤;阴虚者,六味地黄汤。”详见虚劳盗汗阴虚盗汗条。盗汗亦可因阳虚气虚肝热湿热外感热病等所致。《伤寒明理论·盗汗》:“杂病盗汗者,责其阳虚也,伤寒盗汗者,非若杂病之虚,是由邪气在半表半里使然也。”《张氏医通·盗汗》:“酒客睡中多汗,此湿热外蒸也,二妙散白术防风牡蛎。……伤寒阳明阳证盗汗,柴胡葛根随证主治。温热三阳合病,目合则汗,白虎汤。”《景岳全书·杂证谟》:“若睡中盗汗而无火者,宜参苓散、独参汤主之;若阳气俱虚者宜参附汤大建中汤之类主之。”《杂病源流犀烛·诸汗源流》中盗汗有阴火盛者,宜正气汤;有肝热甚者,宜龙胆散

猜你喜欢

  • 荣枯老嫩

    望舌质的基本内容。荣枯是辨别津液和舌神。荣是指舌有光彩,红活鲜明,润泽而有血色,活动灵敏,为津足有神,预后良好;枯是指舌无光彩,枯晦干涩,活动迟滞,为津亏失神,预后较差。老嫩是辨别疾病的虚实。老是指舌

  • 风湿痹

    病名。《诸病源候论·风病诸候》:“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成痹。其风湿气多而寒气少者,为风湿痹也。”症见皮肤顽厚,或肌肉酸痛,日久不瘥。亦可致身体手足不遂。治宜祛风湿为主。用海桐皮汤、羌活胜湿汤等方。

  • 十八味神药

    《喉科指掌》方。黄连、木通、金银花各一钱,白藓皮、黄芩、紫花地丁、当归、赤芍药、生甘草、连翘、天花粉、草河车、知母(盐水炒)各二钱,生栀子、川芎、皂角刺各一钱五分,乳香五分,生龟板三钱。水煎服。治烂喉

  • 阴中

    外生殖器。《素问·至真要大论》:“阴中迺疡,隐曲不利,互引阴股。”

  • 内关

    ①阴邪极盛,积聚于内,不能与阳气相交所致的病象。《灵枢·终始》:“脉口四盛,且大且数者,名曰溢阴。溢阴为内关,内关不通,死不治。”②经穴名。代号:PC6。出《灵枢·经脉》。属手厥阴心包经。手厥阴之络穴

  • 种子

    见明·万全《妇人秘科·种子章》。又名种玉。指受孕。

  • 苛草

    见《西藏常用中草药》。为血满草之别名,详该条。

  • 东垣试效方

    书名。又名《东垣先生试效方》、《东垣效验方》。9卷。金·李杲撰于1266年。计24门,分述药象及各种病证,包括饮食劳倦、心下痞、中满、腹胀、反胃,及妇人、小儿、眼鼻耳齿等病证。后为“杂方”。每门先设总

  • 养生要集

    养生书。晋·张湛著。是我国古代较早的养生著作。原书已佚,其中许多片段被录入《医心方》卷二十七、二十八中。

  • 动暑

    病证名。《温热类编》卷三:“阳暑,即动暑。”详阳暑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