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埤雅》。即艾叶,详该条。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又名阴中痛、阴户痛。包括小户嫁痛、嫁痛。多因郁热损伤肝脾,脾虚聚湿,湿热下注;或中气下陷;或风邪客于下焦,与气血相搏,肝肾经络为之壅闭。症见阴痛,甚则痛极难忍。湿热下注者
见元·滑伯仁《麻证新书》。麻疹的别称。详该条。
见古本康平伤寒论条。
【介绍】:南宋医生。以医药济世。
《痧胀玉衡》卷下方。薄荷、地骨皮、牡丹皮、焦栀子、玄参、天花粉各等分,细辛量加倍。水煎,冷服。治痧症因热致呃逆者。
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八。即三痼。详该条。
见《广西中药志》。为莲生桂子花之别名,详该条。
出《救荒本草》。为胡枝子之别名,详该条。
指舌下静脉丛及系带。见《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四:“舌下紫筋为舌系,下通于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