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面部望诊的部位。见《奇效良方》。即风池直上发际处。左为日角,右为月角。参见太阳条。
藏名《敏吉村卡》。综合性藏医书。7卷。据《藏医史》载,此书由汉族名医韩王杭德、印度的巴热达札和大食的嘎林诺共同编著而成。着重介绍这三种医学体系的精华。近年来有学者从史学、语言学和音韵学的角度考证,认为
见《症因脉治》卷二。即黄芩泻白散,见该条。
【介绍】:参见钱瑛条。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三。即虎口疔。见该条。
即解部学的听小骨。有槌骨、砧骨、镫骨,左右合计共六块。详各条。
一种外治法所用之药粉。亦称温粉。把药物研成细粉,撒扑于皮肤上而发挥药效者。如热性病发汗后汗出不止,用煅龙骨、煅牡蛎、生黄芪、粳米,研成细粉,和匀扑身上止汗;生痱子用滑石粉扑身以爽身止痒。
见《医宗金鉴》卷五十一。即赤白游风色赤者。即胎热丹毒。详该条。
水泻之古称。出《素问·气交变大论》。又称注泄、注下。以其泄下如水注,故名。详水泻条。
【介绍】:元代医生。与孙永贤合著《永类钤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