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耳聋

耳聋

病证名。出《五十二病方·阴阳十一脉灸经》。系指主观感觉或客观检查均示听力有不同程度障碍者。先天、后天、外感内伤及老年等皆可致耳聋。卒然而聋者,谓之暴聋,其症多属实症;听力逐渐减退者,谓之久聋,其症多属虚症。实症多由风热风寒肝火湿温等所致。症见头痛鼻塞口苦耳窍闭塞,如棉塞耳,听力下降,耳鸣耳聋等。治法:常用疏风清热、辛温散寒、清肝泻火,或芳香化湿等。可选用银翘散九味羌活汤龙胆泻肝汤黄连温胆汤三仁汤等加减。虚症多由气虚血虚肝肾阴虚等所致。《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九:“肾为足少阴之经,而藏精气,通于耳,耳宗脉之所聚也。若精气调合,则肾藏强盛,耳闻五音;若劳伤血气,兼受风邪,损于肾藏而精脱,精脱者,则耳聋。”症见耳鸣耳聋,或兼见头晕目眩、腰膝痠软、乏力等。治法:常用补中益气滋阴养血滋补肝肾等。可选用补中益气汤归脾汤杞菊地黄丸等加减。或可辅以针刺及新医疗法。此外《景岳全书》二十七卷:“耳聋证……其证有五,曰火闭、曰气闭、曰邪闭、曰窍闭、曰虚闭。”又年高耳聋者示肾气虚弱。“今老人之耳,多见聪不内居,而声闻于外,此正肾元不固,阳气渐涣之征耳。”(《景岳全书》卷二十七)。外伤亦可致聋。此外古代有耳聋之发于左与发于右之异也。《古今医鉴》卷九:“夫左耳聋者,因有所忿怒过度,则动少阳胆火,故从左起,以龙荟丸主之。右耳聋者,因有所色欲过度,则动太阳膀胱相火,故从右起,以六味地黄丸主之。左右俱聋者,因有所醇酒厚味过度,则动足阳明胃火,故从中起,以通圣散、滚痰丸主之。盖左耳聋者,妇人多有之,以其多忿怒故也。右耳聋者,男子多有之,以其多色欲故也。左右俱聋者,膏梁之家多有之,以其多肥甘故也。”参见有关各条。

猜你喜欢

  • 公余十六种

    见南雅堂医书全集条。

  • 更年安

    研制方。见《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熟地黄、何首乌、泽泻、茯苓、玄参、五味子、麦冬、珍珠母、牡丹皮、浮小麦、夜交藤、磁石等。片剂,每片0.3克,每服六片,一日二至三次。功能滋阴清热,除烦安神。治

  • 肉分

    肌肉的纹理。《素问·气穴论》:“肉分之间,谿谷之会。”

  • 舌红痈

    病名。清·程永培《咽喉经验秘传》:“舌红痈,因心经壅热,生于舌上。”色红肿痛,如豆如樱。治宜清心凉血、解毒泻火,可选用***地黄汤、导赤散等加减。参见舌痈条。

  • 白蔻仁

    见《中国药学大辞典》。为白豆蔻之处方名,详该条。

  • 雷廓

    眼的八廓名称之一。用自然界八种物质现象命名者。见《银海精微》。又名震(廓)、震雷廓、关泉廓、关前廓。①《审视瑶函》:“以(气)轮上血脉丝络为凭。”“震正东方,络通胆之腑,脏属于肝。”②《医宗金鉴·眼科

  • 溃疝

    病名。《灵枢·经筋》:“溃疝腹筋急。”即疝。详该条。

  • 乌麻子

    出《备急千金要方》。为黑脂麻之别名,详该条。

  • 五并

    五脏精气内虚,为邪气所兼并而出现的精神症状。《素问·宣明五气篇》:“精气并于心则喜,并于肺则悲,并于肝则忧,并于脾则畏,并于肾则恐,是谓五并,虚而相并者也。”

  • 助阳解表

    阳虚外感的治法。症见头痛、恶风寒、发热、无汗、手足不温、喜盖衣被、精神衰倦、面色苍白、声音低微、脉沉无力、舌苔淡白等。处方由助阳药与解表药组成,如再造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