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宗金鉴·眼科心法要诀》卷七十七方。茯苓、人参、防风、地骨皮、车前子、羌活、川芎、细辛各等分。为粗末,水煎,去渣,食后服。治青风内障之虚证。
【生卒】:1832~1899【介绍】:清末藏书家。字嘉鱼,钱塘(今杭州)人。以搜集刊行图书为事。因见世医蔑古者惟事师心,泥古者不参通变,遂检阁本之传自《永乐大典》者,择其精要,辑刊10种,题名《当归草
小儿推拿治疗方法名。《保赤推拿法》:“捻五指背皮法:将五指背面夹缝上皮轻轻捻之,治惊吓,又燥湿。”
见《四川中药志》。为铜锤玉带草之别名,详该条。
指进、出针时配合病人呼吸来分别补泻的方法。《素问·离合真邪论》:“吸则内针,无令气忤,静以久留,无令邪布,吸则转针,以得气为故,候呼引针,呼尽乃去,大气皆出,故命曰泻……呼尽内针,静以久留,以气至为故
《婴童百问》卷五方。甘遂(微炒)、芫花(微炒)、黑牵牛子(半生,半炒)、肉桂、莪术、青皮、木香、炒桃仁、五灵脂各二钱,巴豆霜一钱。为细末,面糊为丸,麻子大,每服一至二丸,姜、蜜煎汤灌下。治小儿痞块大痛
出《本草经集注》。为雌黄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幼科类萃》:“(小儿)风毒者,因惊风之后,风从气行,血从气使,毒气蓄于皮肤,流结而为肿毒,遂成顽核赤色,多在腮颊之间,或耳根骨节之处,重者成痈成疖,谓之遁毒风,宜以百解散(甘葛、升麻、赤芍、
病名。指大便时有尿液从肛门流出,小便时有粪质自尿道排出。《证治要诀·大小腑门》:“交肠之病,大小便易位而出。盖因气不循故道,清浊混淆。宜五苓散、调气散各一钱,加阿胶末半钱,汤调服,或研黄连阿胶丸为末,
见《南宁市药物志》。为密蒙花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