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出《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九。指小儿因脾经有风而致多涎的症状。由于风邪上逆,导致脾胃气机不和,以致涎液上壅,乳汁不下,甚则昏昏多睡。治宜调和脾胃,疏风豁痰。用防风散(防风、羚羊角、人参、枳壳、甘草
①又称常脉。即正常的脉象。亦即脉来有胃气、有神、有根。②即辨别脉象。
见《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为卡密之别名,详该条。
书名。2卷。清·任越庵编撰。刊于1822年。此书系将柯韵伯所撰《伤寒论翼》予以删订而成。其中对伤寒的分经、立论悉遵柯氏原著。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
【介绍】:参见钱瑛条。
病因分类之一。一般指外感六淫之邪。参三因条。
出《本草经集注》。即钩藤,详该条。
见类方准绳条。
指五色不见于本脏分布的部位,而见于其它部位。《灵枢·五色》:“色者,青黑赤白黄,皆端满有别乡。”
见针方六集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