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中方。大黄半两,金铃子、木香各三钱,朴硝二钱,轻粉少许。为细末,每服三至四钱,食后柳白皮煎汤调下,微利为度。治暴热,心肺上喘不已。
证名。指胸满气喘不平。《素问·脉要精微论》:“上盛则气高。”上盛可由病邪壅阻,致肺气胀满,亦可由真阳不固而上浮,见下虚上盛之证。《素问·脉解篇》:“所谓呕咳上气喘者,阴气在下,阳气在上,诸阳气浮,无所
出《神农本草经》。为马蔺子之别名,详该条。
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一。即恶阻。详该条。
见《证治准绳·幼科》集四。即十奇散,见该条。
见《中国植物图鉴》。为甘露子之别名,详该条。
即手指掌面各指节之间肌肉略突起的部分。
①病名。指发于深秋以至冬月的伏气温病。见《济生方》卷三。《杂病源流犀烛》卷十五:“伏暑症,暑久伏病也,……若热毒之气既已受之,或为些小风寒所固,此毒遂渐渐入内,伏于三焦肠胃之间,或秋或冬,久久而发,此
见《经济植物手册》。即黄栌,详该条。
见《本草纲目》。为无患子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