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备急千金要方》。为酢浆草之别名,详该条。
又称水俞五十七处。指治疗水病的五十七个主要穴位。《素问·水热穴论》:“肾俞五十七穴,积阴之所聚也,水所从出入也。尻上五行行五……伏兔上各二行行五……踝上各一行行六。”王冰注:即脊中、悬枢、命门、腰俞、
病名。又名叉喉风,见《重楼玉钥》卷上:“严氏赤散:治一切喉痹、缠喉、双单鹅、叉喉恶证。”本病见先咽喉作紧,风痰上涌,多有绵涎,内紧外浮肿,不能饮食,渐至咽喉紧闭,如叉叉住,故名叉喉。治疗:外用冰硼散、
病名。生于面颌部的肿疡。出《疮疡经验全书》卷二。又名脸发、面疮。由风热郁滞阳明胃经,循经上攻而成。多生于面部颊车处。初起一个,形如赤豆,渐发数枚,色红焮肿疼痛,破后时津黄水。治宜疏风清热。内服荆防败毒
【介绍】:宋代儿科医生。字思贤。祖籍开封,后迁居杭州。世代为小儿医,观善医术更精。
即肌腠。《素问·生气通天论》:“陷脉为痿,留连肉腠。”详肌腠条。
出《吴普本草》。为昆布之别名,详该条。
骨科著作。王树梓主编。全书共8章,分总论、各论两部分。1~5章概述伤科学简史、关节基本结构、骨与关节常规检查、治疗原则、药物治疗等;6~8章以图解的方法分述上下肢骨折、四肢关节脱位等29种疾病的手法复
书名。南京中医学院编。本书参考多种资料结合临床对《金匮要略》原文各篇作了比较深入的阐析。卷首列概论,简要介绍各篇内容的重点。各篇的原文部分有原文分析、参考资料、按语等项,着重讲解各种病证的病机、证候和
病证名。湿痰证之一。《症因脉治·内伤痰症》:“湿痰之症,身或热或不热,体重足痠,呕而不渴,胸膈满,时吐痰,身体软倦,此内伤湿痰之症也。”多因脾胃阳虚,水液停留,生湿酿痰所致。治宜理脾燥湿为主。如二陈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