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又名缺唇、兔唇。《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人有生而唇缺,似兔唇,故谓之兔缺。”多由先天而来,宜手术修复。详兔唇与缺唇条。
病名。①见《喉科紫珍集》卷上:“丁肿号曰悬丁,点秘药,服清咽。”即悬壅垂肿胀。参见该条。②出《刘涓子鬼遗方》卷五。即疔疮。详该条。
指三焦。详该条。
病名。见《时疫白喉捷要》。即白喉之俗称。详白喉条。
见伤寒论注条。
出《颅囟经》。即白脓痢,详该条。
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八。即三痼。详该条。
病名。出《疡科选粹》卷三。系生于颧部的疽。由阴分积热而成。患处色紫、漫肿、坚硬、麻木、疼痛毒甚根深,难溃难愈。初起宜清热通结,内服内疏黄连汤。余治法见无头疽条。
见《贵州草药》。为血藤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跗阳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