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体位名。见坐位条。
治则之一。出《素问·标本病传论》。指对病势深重者,要采取有力而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暂不宜过多兼顾。
见《安徽中草药》。为狼尾巴草之别名,详该条。
药物学著作。8卷(又有12卷本,内容相同)。清·沈李龙撰。刊于1691年。卷首为本草图。沈氏将药物分为水、火、谷、菜、果、鳞、介、禽、兽等10部,收集药物220种,采辑《本草纲目》及有关食疗本草类著作
证名。出《灵枢·经脉》。憺,通惮,震动之意。指心剧跳不安之状,属心悸之重症。详怔忡条。
骨名。《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腑骨,即膝下之小腿骨,俗名臁胫骨者也。”即胻骨。详该条。
出《李氏草秘》。为金荞麦之别名,详该条。
五脏精气内虚,为邪气所兼并而出现的精神症状。《素问·宣明五气篇》:“精气并于心则喜,并于肺则悲,并于肝则忧,并于脾则畏,并于肾则恐,是谓五并,虚而相并者也。”
经穴名。代号KI22。出《针灸甲乙经》。《千金要方》作步郎。属足少阴肾经。位于第五肋间隙,距胸正中线2寸处。布有第五肋间神经前皮支,深部为第五肋间神经;并有第五肋间动、静脉通过。主治咳嗽,气喘,胸痛等
外感温病的初起阶段,邪犯人体卫表之证。以恶风寒或微恶风寒、发热、苔薄白、脉浮数为特点,或见鼻塞咳嗽,或肢痠身疼头痛等。叶天士《温热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肺主气属卫。”又:“肺主气,其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