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江西草药》。为土大黄之别名,详该条。
见《贵州民间方药集》。为杜鹃花之别名,详该条。
出《灵枢·经脉》。即足少阳胆经。详该条。
十二剂之一。用温热药物以祛除阴寒痼冷之剂。参热可制寒条。
指外眼角的联系组织。《灵枢·经筋》:“足少阳之筋……结于目眦为外维。”
指心与小肠两经俱虚。《千金要方》:“左手寸口人迎以前脉阴阳俱虚者,手少阴与巨阳经俱虚也。病苦洞泄,苦寒少气,四肢厥,肠澼,名曰心小肠俱虚也。”心虚则少气畏寒而肢厥,小肠虚则分清别浊功能失常而洞泄肠澼。
病名。指疟发于足太阳者。《素问·刺疟篇》:“足太阳之疟,令人腰痛头重,寒从背起,先寒后热,熇熇暍暍然,热止汗出,难已,刺郄中出血。”治用羌活黄芩汤、柴胡汤、麻黄黄芩汤等。参见三阳疟条。
又名卵。即睾丸。《灵枢·邪气藏府病形》:“小肠病者,小腹痛,腰脊控睾而痛。”
见《贵州民间方药集》。为荠菜花之别名,详该条。
见傅青主女科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