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茄蒂

茄蒂

《中药大辞典》:茄蒂

药材名称茄蒂

拼音Qié Dì

出处《履巉岩本草》

来源为茄科植物宿萼

功能主治治肠风下血,痈疽肿毒,口疮,牙痛。

①《本草衍义补遗》:"治口疮。"

②《纲目》:"烧灰,治口齿疮匿。生切,擦癜风。"

③《岭南采药录》:"治发背及痈毒初起,用十四至廿一个,水、酒煎服。"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3钱;或烧存性研末。外用:烧存性研末掺或生擦。

复方①治肠风下血不止:茄蒂,烧存性为末,每服三钱,米饮下。(《履巉岩本萆》)

②治风蛀牙痛:茄蒂烧灰掺之,或加细辛末等分,日用之。(《仁存堂经验方》)

③治对口疮:鲜茄蒂、鲜何首乌等分煮饮。(《本草经疏》)

④治癜风:用茄蒂蘸硫、附末掺之。(《纲目》)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茄蒂

药材名称茄蒂

拼音Qié Dì

英文名calyx of Garden Eggplant, Calyx of Eggplant

出处出自《履巉岩本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茄科植物茄的宿萼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olanum melongena L.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一年生草本至亚灌木,高60-100cm。茎直立、粗壮,上部分枝,绿色或紫色,无南海或有疏刺,全体被星状柔毛。单叶互生;叶柄长2-4.5cm;叶片卵状椭圆形,长8-18cm,宽5-11cm,先端钝尖,基部不相等,叶缘常波状浅裂,表面暗绿色,两面具星状柔毛。能孕花单生,不孕花蝎尾状与能孕花并出;花萼钟形,顶端5裂,裂片披针形,具星状柔毛;花冠紫蓝色,直径约3cm,裂片三角形,长约1cm;雄蕊5,花丝短,着生于花冠喉部,花药黄色,分离,先端孔裂;雌蕊1,子房2室,花柱圆球形,柱头小。浆果长椭圆形、于形或长柱形,溶紫色、淡绿色或黄白色,光滑,基部有宿存萼。花期6-8月,花后结实。

功能主治凉血;解毒。主肠风下血;痈肿;对口疮;牙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9g,或研末。外用:适量,研末掺或生擦。

各家论述1.《本草衍义补遗》:治口疮。

2.《本草纲目》:烧灰,治口齿疮NI。生切,擦癜风。

3.《岭南采药录》:治发背及痈毒初起,用十四至廿一个,水、酒煎服。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花椒簕

    药材名称花椒簕拼音Huā Jiāo Lè英文名twig and leaf of Cuspidate Pricklyash别名通墙虎、山花椒、见血飞、乌口簕藤、花椒藤。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来源药

  • 墨地

    药材名称墨地拼音Mò Dì别名八月瓜(《四川中药志》)。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小檗科植物鬼臼的果实。性味①《四川中药志》:"性平,味酸涩,有毒。"②《陕西中草

  • 绢毛石花

    药材名称绢毛石花拼音Juàn Máo Shí Huā别名卷丝苦苣苔来源苦苣苔科绢毛石花Corallodiscus sericeus (Craib)Burtt,以全草入药。

  • 蟾酥

    《中国药典》:蟾酥药材名称蟾酥拼音Chán Sū英文名VENENUM BUFONIS别名蛤蟆酥、蛤蟆浆、癞蛤蟆酥来源本品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Bufo bufo gargarizans Ca

  • 地龙

    《中国药典》:地龙药材名称地龙拼音Dì Lónɡ英文名PHERETIMA别名蚯蚓、蛐蟮、曲虫、土蟺、赤虫来源本品为巨蚓科动物参环毛蚓Pheretima aspergillum (E

  • 紫油木叶

    《中药大辞典》:紫油木叶药材名称紫油木叶拼音Zǐ Yóu Mù Yè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来源为漆树科植物清香木的嫩叶尖。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原形态清香木,又名:梅江

  • 十大功劳叶

    《中药大辞典》:十大功劳叶药材名称十大功劳叶拼音Shí Dà Gōnɡ Láo Yè别名功劳叶(《饮片新参》)。出处《本草再新》来源为小檗科植物阔叶十大功劳、细

  • 啤酒酵母

    药材名称啤酒酵母别名干酵母、食母生来源真菌类子囊菌纲酵母目内孢霉科啤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Hansen,以菌体入药。炮制经沉淀,洗净后,加入适量蔗糖,干燥,粉碎,压制

  • 天山堇菜

    药材名称天山堇菜拼音Tiān Shān Jǐn Cài来源药材基源:为堇菜科植物天山堇菜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iola tianshanica Maxim.采收和储藏:春、秋季节采收,洗净,鲜

  • 六蛾戏珠

    药材名称六蛾戏珠别名挂苦绣球来源虎耳草科六蛾戏珠Hydrangea xanthoneura Diels,以根入药。生境分部四川、陕西、甘肃、云南。化学成分含有对羟基苯甲酸(ρ-hydro-xyben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