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性摘录
见六种新编条。
见六种新编条。
古代眼科术语。系指患眼视力严重减退,尚存光感。《秘传眼科龙木论》:“……眼内翳状如青白色,盖定瞳人,犹辨三光,可令金针拨之。”详犹见三光条。
【介绍】:见叶大椿条。
病证名。见《证治准绳·杂病》。即瞳神缩小。详该条。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野牡丹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见《丹溪心法·咳逆》。即呃逆,详该条。
病证名。出《甲乙经》。指妇女从阴道流出胶样的赤色粘液。参见赤带条。
证名。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即掉眩。详该条。
五液之一。即眼泪。见《素问·宣明五气篇》。为透明的水样液体,具有清洁和润泽眼珠的作用。若非因悲泣而流泪者,多属病态,常与肝经有关。
病名。指痢下赤白或纯下瘀血而连年不愈者。《诸病源候论·痢病诸候》:“肠蛊痢者,冷热之气入在肠间,先下赤,后下白,连年不愈,侵伤于脏腑,下血杂白,如病蛊之状。”《千金要方》卷十五:“蛊则纯痢瘀血。”参蛊
指五脏辨证。临床要综合五脏见证,审察其阴阳虚实。《素问·方盛衰论》:“合之五诊,调之阴阳,以在经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