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维藩
【介绍】:
明代医家。江苏盱眙人。长于儿科,著有《痘疹方论》、《痘疹集览》等书。
【介绍】:
明代医家。江苏盱眙人。长于儿科,著有《痘疹方论》、《痘疹集览》等书。
病名。出《刘涓子鬼遗方》卷一。即肩疽。见该条。
书名。4卷(后又有2卷本、1卷本,内容均同)。清·丁锦注。初刊于1738年。丁氏自称曾获见《难经》古本种,与通行本排列次序有所不同,文字也略有出入。故据此本并参考其他刊本予以校订、注释,注文主要参阅《
郁证之一。《类证治裁》卷三:“三焦郁,口干不食,栀子仁姜汁浸,炒黑研细,以人参、麦冬、乌梅煎汤服。”参见郁证条。
耳鸣的一种。多因肾虚精气不足所致。见《普济本事方》卷五。《张氏医通·耳》:“肾虚耳中潮声,蝉声,无休止时,妨害听闻者,当坠气补肾,正元散下黑锡丹,间进安肾丸。肾脏虚风耳鸣,夜间睡著如擂战鼓,四肢掣痛,
书名。4卷。清·郑寿全撰于1869年。作者认为在诊病中“识阴阳”是最关重要和最难的课题。全书从阴阳化生来阐述医理,探求病因,并据证立法用方。卷1医理总论;卷2~4以问答形式记述阳虚症、阴虚症和一些杂病
病证名。《张氏医通》卷八:“气轮努胀,不紫不赤,状如鱼脬,乃气分之证,金火相搏所致。不用导,惟以清凉自消。”即状如鱼胞,详该条。
八邪穴的别名,见《经穴汇解》。参见“八关大刺”条。
病名。见《外科真诠》卷上。指生于大腿内侧之肿疡。由风湿郁积,气血阻滞而成。患处皮肤不红肿,但疼痛难忍,溃后有败肉如蜂之状,故名肉蜈蜂。初起治宜消散,服黄芪内消汤;外用五虎丹;已溃用五五丹去腐,继用生肌
气功与养生学著作。明·龚居中撰。全书六卷,以养生为主,搜集了包括气功在内的各种延年益寿方法。卷一为安养篇,卷二为延年篇,卷三为采补篇,卷四为服食篇,卷五为脏腑篇,卷六为清乐篇。
见友渔斋医话六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