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虚实

虚实

八纲中辨别邪正盛衰的两个纲领。邪气盛为实证正气衰为虚证。《素问·通评虚实论》:“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医学心悟》:“一病之虚实,全在有汗与无汗,胸腹胀痛与否,胀之减与不减,痛之拒按喜按,症之新久,禀之厚薄,脉之虚实以分之。”证情或由虚转实,或由实转虚,虚实并见,在临床上常与阴阳表里寒热等六纲错杂出现。

猜你喜欢

  • 寓攻于补

    虚实错杂病证的治疗法则之一。①寓,寄托。把攻之目的,寄托于补法。如胎死腹中属于气虚不足的患者,用黄芪120克合开骨散(川芎、当归、血余、龟板)以下死胎。②寓,寄居。在补剂中加入一、二攻邪之药。《温病条

  • 悬雍肿

    病名。又称悬痈肿。《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五:“若有伏热,上冲于咽喉,则热气乘于悬雍,故令或长或肿也。”

  • 对座草

    见《江苏省植物药材志》。为大金钱草之别名,详该条。

  • 暑嗽

    病名。指暑热或暑风袭肺所致的咳嗽。《类证治裁·咳嗽》:“暑嗽,暑热蒸嗽,及暑风袭入肺卫,寸脉大,喉痒口渴,俱宜微辛微凉,竹叶、蒌皮、杏仁、石膏、薄荷、香薷。暑兼湿,咳而痰稠,气阻溺涩,宜苦降淡渗,厚朴

  • 和中

    即和胃,详该条。

  • 无嗣

    出《辨证录·受妊门》。指无子女。参见不孕条。

  • 目瞏(qiōng 琼)

    病证名。出《素问·诊要经终论》。即两目瞏瞏直视,作傍徨惊顾之状。儿在胎中,孕母骤受大惊卒恐,以致儿袭其气,生后出现目瞏,宜按胎惊治之。《儒门事亲》治一儿目瞏,目赤多泪,令服瓜蒂散加郁金,上涌下泄,排出

  • 专阴

    ①指独有阴气而无阳气。②即脉之有阴无阳,属无胃气的真脏脉。《素问·阴阳类论》:“专阴则死。”

  • 许道幼

    【介绍】:南北朝时梁代医生。生平欠详。

  • 胃绝

    病证名。①《疡医大全》卷十二:“若产后口鼻有黑气及鼻衄者,名胃绝。”参见鼻衄条。②为五脏六腑绝候之一。《东医宝鉴》卷三:“胃绝五日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