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中国药用植物图鉴》。为刺五加之别名,详该条。
出《食疗本草》。为八月扎之别名,详该条。
见禾髎条。
书名。1卷。唐·侯宁极撰。撰年不详。本书为唐代文人利用药名数百种(现有195种)“尽出新意,考立别名”的文字隐语,如将牵牛称为“假君子”,川乌头称为“昌明童子”之类,可供研究古代药物名称和别名的参考。
即髃骨。详髃条。
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五。即脐疮。详该条。
即养阴解表。详该条。
病证名。指月经周期基本正常,行经期间超过七天以上,甚至淋漓半月方净的病症。多由气虚、血瘀、血热所致。气虚冲任不固,血失统摄,症见行经期间延长,色淡质稀,小腹空坠,气短懒言、治宜益气固冲、摄血,方用固冲
见《上海常用中草药》。为蔊菜之别名,详该条。
见清·刘士季《草木便方》。为乌桕木根皮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