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彧中条。
针灸疗法的一大类。简称针法。指应用特制的针具,刺激肌体穴位以防治疾病的方法。一般是指用毫针刺激经穴、奇穴等治疗疾病(即体针);如以其它针具及特殊刺激形式或刺激特殊部位的穴位者,则另有专称。如耳针疗法、
《金匮要略》方。黄芪、芍药、桂枝各三两,生姜六两,大枣十二枚(一方有人参)。水煎,分三次服。功能益气温经,和营通痹。治血痹,肌肤麻木,脉微涩小紧。
见《本草纲目》。即蚕退纸,详该条。
两种属于阳的性质重合于同一事物上,示阳热之亢盛。①日中为重阳。日为阳,夜为阴,日中为阳中之阳,故名。《灵枢·营卫生会》:“日中而阳陇为重阳。”故人之体温(正常或病态)多于日中而升。②病色之重阳。古人分
又称温肺散寒。肺寒证的治法。肺寒本属阳虚,阳虚生外寒,故本法具温肺、散寒作用,多用辛温解表之剂,常用细辛、桂枝、麻黄、干姜、葱白之类。阳虚则阴盛,故肺寒多饮证,治宜温肺逐饮,常用小青龙汤、苓桂术甘汤等
见清·赵其光《本草求原》。即蚕豆壳,详该条。
病证名。《温热类编》卷三:“阳暑,即动暑。”详阳暑条。
病名。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二。十三丁之一。患处肉上起头,大如黍米,色稍黑,四边微赤多痒,治见疗疮条。
病证名。出《兰室秘藏》卷上。又名烂眶眼、烂眶、连眶赤烂,俗呼赤瞎。多因脾胃湿热壅盛,日积月累而成。症见睑弦溃烂,红赤,痒痛流泪,经久不愈。外治当以三棱针刺目眶外出血,内服泻湿热之剂。参见眼弦赤烂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