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隔饼灸,见该条。
病证名。见赵献可《邯郸遗稿》。即妊娠肿胀。详该条。
见《增订伪药条辨》。即西洋参,详该条。
即宣透膜原法,见该条。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天仙子之别名,详该条。
见《河北药材》。为玉米须之别名,详该条。
见《四川中药志》。为苏木之别名,详该条。
是指以针刺鼻上特定部位来治疗疾病的方法。鼻和经络脏腑有密切联系,“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宗气上出于鼻而为臭。”(《灵枢·邪气藏府病形》)。《灵枢·五色》明确指出,“明堂者鼻也。”“五藏次于中央,
病证名。见《圣济总录》卷一百五十三。指先有经闭而后发生肢体肿胀者。病因寒湿伤于冲任,血壅经隧,气机不行,以致经脉不行,经血分而为水,流入四肢。症见先经闭而后出现水肿,治宜调经为主,其肿自消。方用调经散
即扶桑丸,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