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昆明民间常用草药》。为绒毛鸭脚木之别名,详该条。
古代南方对医生的一种称谓。此名称始自宋代,相沿至今。
指吸气深长而困难的症状,为肾阳衰微之征。《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在下焦者,其吸远。”
【介绍】:见姚起凤条。
出《本草经集注》。为苍耳之别名,详该条。
见《贵阳民间药草》。即刺梨根,详该条。
【介绍】:清末医家。字青岩。歙县(今属安徽)人。为当地喉科名医郑宏绩之次子,郑承湘之弟,亦继家学,撰有《喉科杂证》一书,未见刊行。
热性病治法之一。有清热解表、清热解毒、清热解暑等。详各条。
出《证治准绳·幼科》。即木舌。见该条。
《华佗神医秘传》卷三方。川乌尖、草乌尖、生天南星、生半夏、荜拨各五钱,胡椒一两,蟾酥、细辛各四钱。为细末,烧酒调敷。用于施刀时的局部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