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马蹄蕨

马蹄蕨

《全国中草药汇编》:马蹄蕨

药材名称马蹄蕨

拼音Mǎ Tí Jué

别名马蹄树、观音座莲、地莲花

来源蕨类莲座蕨科莲座蕨属植物福建莲座蕨Angiopteris fokiensis Hieron.,以带叶柄的根状茎入药。全年可采,去杂质晒干。

性味淡,凉。

功能主治去瘀止血,解毒。用于跌打损伤,功能性子宫出血;外用治蛇咬伤,疔疮,创伤出血。

用法用量3~5钱。水煎服或1钱研末吞服或磨酒服;外用适量,鲜根茎捣烂敷或干根茎磨汁涂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马蹄蕨

药材名称马蹄蕨

拼音Mǎ Tí Jué

别名牛蹄劳(《中国植物志》),马蹄树、地莲花(《湖南药物志》),马蹄香、马蹄附子(《广西药植名录》)。

出处《陆川本草》

来源为莲座蕨科植物福建莲座蕨根状茎。夏、秋采收。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5米以上。根状茎块状,直立,下面簇生圆柱状的粗根。2回羽状复叶;叶柄粗壮,多汁肉质,长约50厘米;叶片宽卵形,长与阔各60厘米以上;羽片5~7对,互生,狭长圆形,长50~60厘米,宽14~18厘米;小羽片平展,上部的稍斜上,中部小羽片披针形,长7~9厘米,宽1~1.7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截形或几圆形,顶部向上微弯,下部小羽片较短,顶生小羽片和侧生的同形,有柄,叶缘全部具有浅三角形锯齿;叶革质,两面光滑,叶脉一般分叉,无倒行假脉;叶轴腹部具纵沟,向顶端具狭翅。孢子囊群棕色,长圆形,长约1毫米,距叶缘0.5~1毫米,彼此接近,由8~10个孢子囊组成。

生境分部生林下、溪边。分布福建、湖北、湖南、贵州、广东、广西等地。

性味《陆川本草》:"苦,寒。"

功能主治祛风,清热,解毒。治风热咳嗽,痄腮,痈肿疮毒,蛇咬伤,功能性子宫出血。

①《陆川本草》:"清凉败毒.治疮痈,疖肿。"

②《湖南药物志》:"祛风解毒。"

③旷西药植名录》:"治风湿骨疼,热咳,腮腺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研末。外用:捣敷。

复方①治心烦不安:马蹄蕨水煎,冲朱砂服。(《湖南药物志》)

②治蛇咬伤:马蹄蕨捣烂敷。(《湖南药物志》)

③治疔:马蹄蕨捣烂敷。

④治功能性子宫出血:马蹄蕨研末,用温开水冲服一钱,一日三次。

⑤治创伤出血:马蹄蕨研末,撒患处,包扎。(③方以下出江西《草药手册》)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马蹄蕨

药材名称马蹄蕨

拼音Mǎ Tí Jué

英文名Rhizome of Fokien Angiopteris

别名牛蹄劳、马蹄树、地莲花、马蹄香、马蹄附子、观音座莲、观音莲、马蹄莲、马蹄风、山羊蹄、福建莲座蕨、山猪肝、大凤尾、牛脚迹、羊蹄甲、渡饥草

出处出自《陆川本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观音座莲科植物福建观音座莲的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ngiopteris fokiensis Hieron.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洗净,去须根,切片,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多年生大型陆生蕨类,植株高1.5-3m。根状茎直立,块状。叶柄粗壮,肉质而多汁,长约50cm,基部有肉质托叶状附属物。叶簇生,草质,宽卵形,长宽各约60cm以上,二回羽状;羽片互生,狭长圆形,宽14-18cm;小羽片平展,上部的稍斜向上,中部小羽片7-10cm,宽1-1.8cm,披针形,先端渐尖头,基部近截形或近全缘,具短柄,下部的渐短缩,顶生小羽片和侧生小羽片同形,有柄;叶缘均有浅三角形锯齿,侧脉一般分叉,无倒行假脉。孢子囊群棕色,长圆形,长约1mm,距叶缘0.5-1mm,通常由8-10个孢子囊组成。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林下溪边或阴湿的酸性土壤或岩石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地。

性味苦;寒;凉

归经心;肺经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祛瘀止血;镇痛安神。主痄腮;痈肿疮毒;毒蛇咬伤;跌打肿痛;外伤出血;崩漏;乳痈;风湿痹痛;产后腹痛;心烦失眠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30g,鲜品30-60g;研末,每次3g,每日9g;或磨酒。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或干品磨汁涂;或研末撒敷。

各家论述1.《陆川本草》:清凉败毒。治疮痈,疖肿。

2.《湖南药物志》:祛风解毒。

3.《广西药植名录》:治风湿骨疼,热咳,腮腺炎。

摘录《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匐地风毛菊

    《中药大辞典》:匐地风毛菊药材名称匐地风毛菊拼音Fú Dì Fēnɡ Máo Jú出处《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来源为菊科植物匐地风毛菊的全草。9月采,洗净晒干。原

  • 制草乌

    药材名称制草乌英文名RADIC ACONITI KUSNEZOFFII PREPARATA来源本品为草乌的炮制加工品。性状本品为不规则圆形或近三角形的片。表面黑褐色,有灰白色多角形形成层环及点状维管束

  • 腺花香茶菜

    药材名称腺花香茶菜拼音Xiàn Huā Xiānɡ Chá Cài别名食疙瘩、铁石元、路边金、水龙胆草、大钮子七[云南丽江]来源唇形科腺花香茶菜Rabdosia aden

  • 白勒

    药材名称白勒拼音Bái Lè英文名Acanthopanax Trifoliate Root-bark别名五加皮、鹅掌楸、三叶五加、刺三甲来源为五加科植物白勒Acanthopanax

  • 七叶一把伞

    《全国中草药汇编》:七叶一把伞药材名称七叶一把伞拼音Qí Yè Yì Bǎ Sǎn别名倒卵叶六驳来源樟科黄肉楠属植物倒卵叶黄肉楠Actinodaphne obovata

  • 木菠萝

    药材名称木菠萝拼音Mù Bō Luó别名将军木、蜜冬瓜、树菠萝来源桑科木菠萝Artocarpus heterophyllus Lam.,以树液、果仁入药。生境分部广西、云南。性味树

  • 土中闻

    药材名称土中闻拼音Tǔ Zhōnɡ Wén别名鸡脚参、象牙参、鸡脚玉兰出处《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来源为姜科植物土中闻的根。秋季采挖。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0~20厘米。有粗壮肉质的根茎,5~6

  • 藤槐

    药材名称藤槐拼音Ténɡ Huái英文名Common Bowringia别名石崖风、两头槌出处始载于《中国主要植物图说一豆科》。来源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藤槐的根或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owring

  • 山莴苣

    《全国中草药汇编》:山莴苣药材名称山莴苣拼音Shān Wō Jù别名苦菜、苦马地丁、鸭子食来源菊科莴苣属植物山莴苣Lactuca indica L.,以全草或根入药。夏秋开花时采全草,秋后至

  • 桑椹

    《中国药典》:桑椹药材名称桑椹拼音Sānɡ Shēn英文名FRUCTUS MORI来源本品为桑科植物桑Morus alba L. 的干燥果穗。4~6月果实变红时采收,晒干,或略蒸后晒干。性状本品为聚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