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黄芩芍药汤

黄芩芍药汤

类证活人书》卷十九:黄芩芍药汤

药方名称黄芩芍药汤

处方黄芩白芍白术地黄各30克

制法上药锉于麻豆大。

功能主治治妇人伤寒,口燥咽干,腹满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15克,以水150毫升,煎至)00毫升,去滓温服。

寒则加生姜,同煎服。

摘录类证活人书》卷十九

《活人书》卷十九:黄芩芍药汤

药方名称黄芩芍药汤

处方黄芩1两,白芍药1两,白术1两,干地黄1两。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妇人伤寒,口燥咽干,腹满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以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寒则加生姜同煎服。

摘录《活人书》卷十九

《赤水玄珠》卷二十八:黄芩芍药汤

药方名称黄芩芍药汤

处方条芩3钱,芍药2钱,升麻2钱,甘草1钱。

功能主治麻痘滞下。肠胃热泻。

用法用量水煎服。

各家论述医方考》:条芩可以清之,芍药可以寒之,升麻可以举之,甘草可以调之。

摘录《赤水玄珠》卷二十八

伤寒大白》卷二:黄芩芍药汤

药方名称黄芩芍药汤

处方黄芩白芍药、川连、甘草

功能主治阳明表热而衄;湿热伤于少阳,下利,寒热口苦。

摘录伤寒大白》卷二

《幼科直言》卷五:黄芩芍药汤

药方名称黄芩芍药汤

处方柴胡黄芩赤芍陈皮甘草、花粉、桃仁山楂肉、归尾。

功能主治小儿伤寒传里为热,发热作渴,谵言乱语,血分生热,小便赤黄,兼得微汗,传入少阴者。

用法用量白水煎,兼服牛黄锭子。

摘录《幼科直言》卷五

《种痘新书》卷十一:黄芩芍药汤

药方名称黄芩芍药汤

处方黄芩1钱(炒),赤芍1钱,升麻1钱,甘草1钱5分,生地1钱5分,木通1钱5分,枳壳1钱5分,归尾1钱5分,川连8分,人参6分,酒大黄

功能主治麻症,实热滞于大肠,欲泄不泄,里急后重,时时欲出,滞而不下。

用法用量方中酒大黄用量原缺。

摘录《种痘新书》卷十一

《麻症集成》卷四:黄芩芍药汤

药方名称黄芩芍药汤

处方酒芩、酒芍、江壳、木香甘草

功能主治麻后下痢,日久者。

摘录《麻症集成》卷四

猜你喜欢

  • 厚朴槟榔汤

    药方名称厚朴槟榔汤处方厚朴8分,槟榔8分,半夏8分,陈皮8分,泽泻8分,附子8分,木瓜8分,木香4分,甘草1分,大腹皮1钱,珠参5分。功能主治脾胃不和,成肿胀。用法用量加生姜,水煎服。摘录《观聚方要补

  • 飞黄散

    《外台》卷二十四引《范汪方》:飞黄散药方名称飞黄散处方丹砂2两,雌黄2两,磁石2两,曾青2两,白石英2两,礜石2两,石膏2两,钟乳2两,雄黄2两,云母2两。制法上为末,取丹砂着瓦盆南,雌黄着中央,磁石

  • 防风天麻散

    《宣明论方》卷三:防风天麻散药方名称防风天麻散处方防风天麻川芎羌括 香白芷草乌头 白附子荆芥穗当归(焙)甘草各15克滑石60克功能主治行气散郁,通脉止痛。主风寒湿痹,肢节疼痛,走注不定;中风偏枯,暴痞

  • 妇女养血丸

    药方名称妇女养血丸处方当归5两,香附(醋炙)3两,川芎1两,肉桂2两,木香(煨)1两,熟地黄3两,白芍(酒炒)3两,砂仁1两,山药3两,川贝母2两,阿胶珠1两,茯苓3两,炮姜1两,党参2两,黄耆(炙)

  • 赤豆散

    《普济方》卷四○六:赤豆散药方名称赤豆散处方赤豆(研)1分,伏龙肝(研)1分。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天灶火丹,小儿丹发于两膀里尻间,正赤,流至阴处。用法用量每用1分,以鸡子白调涂患处。摘录《普济方》卷四

  • 羌活饮子

    药方名称羌活饮子处方羌活、独活、川芎、柴胡(去苗)、前胡、细辛、白蒺藜(炒.去刺)、麦门冬(去心)、山药、紫苏叶、黄蓍(蜜炙)、升麻,各二钱。乌梅(去核)、枳壳(麸炒)、防风、蔓荆子、藁本(去土)、荆

  • 荆防葛根汤

    《烂喉丹痧》:荆防葛根汤药方名称荆防葛根汤处方葛根1钱半或1钱,牛蒡子3钱,桔梗1钱半,炒荆芥1钱半,枳壳1钱,白杏仁(去皮尖)3钱(便溏者勿研),生甘草4分,土贝3钱(去心,研),炒防风1钱半,浮萍

  • 金科猪肚丸

    药方名称金科猪肚丸处方使君子1升,青皮(炒)、三棱(煨)、莪术(煨)、黄连、胡黄连、川楝子、芜荑(炒,研)、枳壳(炒)、黄梗皮、青木香、麦芽(炒)、槟榔(炒)、香附子、陈皮、杏仁(研)、茴香(炒)、吴

  • 辛乌散

    药方名称辛乌散别名角药(《重楼玉钥》卷上)。处方赤芍梢30克草乌30克桔梗15克荆芥穗15克甘草15克柴胡9克赤小豆18克连翘15克细辛15克紫荆皮30克 皂角15克 小生地15克制法上药不宜见火,置

  • 分消汤

    《万病回春》卷三:分消汤药方名称分消汤处方苍术(米泔浸,炒)白术(去芦)陈皮厚朴(姜汁炒)枳实(麸炒)各3克砂仁2.1克木香0.9克香附猪苓泽泻大腹皮各2.4克茯苓3克功能主治主治中满成鼓胀;兼治脾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