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龙胆泻肝汤

龙胆泻肝汤

医方集解》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龙胆泻肝汤

药方名称龙胆泻肝汤

处方龙胆草(酒炒)黄芩(炒)栀子(酒炒)泽泻木通车前当归(酒洗)生地黄(酒炒)柴胡甘草(生用)

功能主治泻肝胆实火,清肝经湿热。治肝胆实火引起的胁痛,头痛,目赤口苦,耳聋耳肿,以及肝经湿热下注之阳痿阴汗,小便淋浊,阴肿阴痛,妇女带下。现用于高血压病、急性结膜炎、急性中耳炎、鼻前庭及外耳道疖肿属于肝胆实火者。亦用于甲状腺功能亢进、急性胆囊炎、尿路感染、急性前列腺炎、外生殖器炎症、急性盆腔炎、带状疱疹等属于肝胆温热者。

备注方中龙胆草善泻肝胆之实火,并能清下焦之湿热为君,黄芩栀子柴胡苦寒泻火,车前子、木通泽泻清利湿热,使湿热从小便而解,均为臣药;肝为藏血之脏,肝经有热则易伤阴血,故佐以生地、当归养血益阴;甘草调和诸药为使。配合成方,共奏泻肝胆实火,清肝经湿热之功。

摘录医方集解》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兰室秘藏》卷下:龙胆泻肝汤

药方名称龙胆泻肝汤

别名七味龙胆泻肝汤(《景岳全书》卷五十七)、龙胆汤(《幼幼集成》卷四)。

处方柴胡泽泻各3克车前木通各1.5克 生地黄当归草龙胆各9克

功能主治清利肝胆湿热。治肝经实火上攻而成喉口热疮;肝经湿热下注所致小便涩痛,阴部热痒及臊臭。

用法用量上锉如麻豆大,都作一服,用水45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时稍热服,便以美膳压之。

摘录兰室秘藏》卷下

卫生宝鉴》卷十二:龙胆泻肝汤

药方名称龙胆泻肝汤

别名龙胆汤(《奇效良方》卷六十)。

处方黄芩2.1克柴胡3克甘草(生)人参天门冬黄连知母龙胆草 山栀子麦门冬各15克五味子10个

功能主治治胆气上溢,致成胆瘅,口中常苦;肝胆湿热,小便赤涩,或寒热胁胀。

用法用量上十一味,哎咀,作一服。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食远,温服。

注意服药期间,忌辛热食物。

摘录卫生宝鉴》卷十二

《疡科选粹》卷四:龙胆泻肝汤

药方名称龙胆泻肝汤

处方柴胡青皮龙胆草、山栀、大黄白芍药、木通连翘黄连滑石各等分。

功能主治肝经湿热,或囊痈便毒,下疳悬痈,肿焮作痛,小便涩滞,或妇人阴疮痒痛,或男子阴挺肿胀,或出脓水;湿热下疳,肿痛尿涩,及茎缩纵,痒痛,出白津。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疡科选粹》卷四

《羊毛温证论》:龙胆泻肝汤

药方名称龙胆泻肝汤

处方龙胆草3钱,黄芩2钱,山栀子2钱,木通1钱,车前1钱,银柴胡1钱,甘草1钱,当归2钱,生地黄5钱。

功能主治温邪病退,余毒留于肝肾,胁痛耳聋,口苦咽干,筋痿阴汗,阴囊肿痛,白浊便血,忽寒忽热。

用法用量水煎,去滓,下黄蜜3钱,和匀,温服。

如伏邪未尽,加蝉蜕7枚,僵蚕2钱。

摘录《羊毛温证论》

《医钞类编》卷二十二:龙胆泻肝汤

药方名称龙胆泻肝汤

处方胆草1钱,连翘1钱,生地1钱,泽泻1钱,车前仁5分,木通5分,黄芩5分,当归5分,栀仁5分,甘草(生)5分,大黄(生用)2钱。

功能主治缠腰火丹,色红赤者。

用法用量方中甘草以上药物用量原缺。

摘录《医钞类编》卷二十二

《温热经解》:龙胆泻肝汤

药方名称龙胆泻肝汤

处方龙胆草1钱半,酒芩1钱,泽泻1钱,生地6钱,北柴胡3分,车前子1钱,青皮7分,黑山栀1钱,甘草1钱。

功能主治火邪伤人,耳聋目瞑者。

摘录《温热经解》

医方集解》引《局方》:龙胆泻肝汤

药方名称龙胆泻肝汤

别名泻肝汤

处方龙胆草(酒炒)、黄芩(炒)、栀子(酒炒)、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酒洗)、生地黄(酒炒)、柴胡甘草(生用)。

药理作用《中成药研究》(1984;2:21):龙胆泻肝汤能增加幼鼠胸腺重量,产生不同类型的T细胞,从而释放巨噬细胞活化因子,并使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显着加强,致使激活的巨噬细胞又可释放淋巴激活因子,刺激淋巴细胞转化后调节抗体产生,这样有利于疾病的治愈。

功能主治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主肝胆火盛之胁痛,口苦目赤,耳肿耳聋;肝胆湿热下注之阴肿阴痒,小便淋浊,尿血,带下等。

用法用量泻肝汤(《类证治裁》卷四)。本方改为丸剂,名“龙胆泻肝丸”(见《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各家论述1.《医方集解》:此足厥阴、少阳药也。龙胆泻厥阴之热,柴胡平少阳之热,黄芩栀子清肺与三焦之热以佐之,泽泻泻肾经之湿,木通车前泻小肠、膀胱之湿以佐之,然皆苦寒下泻之药,故用归,地以养血而补肝,用甘草以缓中而不伤肠胃,为臣使也。

2.《重订通俗伤寒论》:肝为风木之脏,内寄胆府相火,凡肝气有余,发生胆火者,症多口苦胁痛,耳聋耳肿,阴湿阴痒,尿血赤淋,甚则筋痿阴痛。故以胆、通、栀、芩纯苦泻肝为君;然火旺者阴必虚,故又臣以鲜地、生甘,甘凉润燥,救肝阴以缓肝急;妙在佐以柴胡轻清疏气,归须辛润舒络;使以泽泻车前咸润达下,引肝胆实火从小便而去。此为凉肝泻火,导赤救阴之良方。然惟肝胆实火炽盛,阴液未涸,脉弦数,舌紫赤,苔黄腻者,始为恰合。

3.《金鉴》:胁痛口苦,耳聋耳肿,乃胆经之为病也;筋痿阴湿,热痒阴肿,白浊溲血,乃肝经之为病也。故用龙胆草泻肝胆之火,以柴胡为肝使,以甘草缓肝急,佐以芩、栀、通、泽、车前辈大利前阴,使诸湿热有所从出也。然皆泻肝之品,若使病尽去,恐肝亦伤矣,故又加当归、生地补血以养肝。盖肝为藏血之脏,补血即所以补肝也。而妙在泻肝之剂,反作补肝之药,寓有战胜抚绥之义矣。

4.《成方便读》:夫相火寄于肝胆,其性易动,动则猖狂莫制,挟身中素有之湿浊,扰攘下焦,则为种种诸证。或其人肝阴不足,相火素强,正值六淫湿火司令之时,内外相引,其气并居,则肝胆所过之经界,所主之筋脉,亦皆为患矣。故以龙胆草大苦大寒,大泻肝胆之湿火;肝胆属木,木喜条达,邪火抑郁,则木不舒,故以柴胡疏肝胆之气,更以黄芩清上,山栀导下,佐之以木通车前泽泻,引邪热从小肠、膀胱而出;古人治病,泻邪必兼顾正,否则邪去正伤,恐犯药过病所之弊,故以归、地养肝血,甘草缓中气,且协和各药,使苦寒之性不伤胃气耳。

5.《谦斋医学讲稿》:本方以龙胆为君,配合黄芩、山栀泻肝胆实火;木通车前泽泻清热利湿,用生地、当归防其火盛伤阴,再用甘草和中解毒,柴胡引经疏气,总的功能是苦寒直折,泻肝火而清利下焦湿热。故治胁痛、口苦、目赤、耳聋等肝火上逆,亦治小便淋沥,阴肿阴痒等湿热下注之证。

临床应用1.腿缝肿痛:胡墉生,初起寒热交作,次日右胯腿缝肿胀,状如腰子,痛闷难忍,自疑痈毒,延外科治。疡医云外须用药烂开,内服解毒之剂。墉生母子惶惑,不敢用伊敷药,惟服其败毒之方,是夜彻痛非常。次早邀视,余晓以横痃之疾,乃酒醉入房,忍精不泄之因,以致精血凝结,挟有肝经郁火而成,决非毒也。授以龙胆泻肝汤,加山甲、桃仁肉桂,连服数剂乃消。此症若淹缠日久,用药外敷,不为解散,内结必成鱼口便毒矣。

2.肝炎:用本方去当归、生地,加田基黄为基本方加减,治疗32例肝炎病,临床治愈27例,显效4例,无效1例。其中31例有效病例经3个月-6年的随访,27例己正常工作,4例因过劳或感冒复发。加减法:胁痛甚加川栋子、元胡,腹胀加枳壳陈皮、川朴、佛手,呕逆加法夏、陈皮竹茹藿香,腹泻加白术茯苓、湿重于热者加寇仁、草果藿香茵陈滑石、苡仁,有血瘀症者加丹参红花桃仁等。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1个月为1疗程。

3.多囊卵巢综合征:以本方治疗20例,8例基本痊愈,12例好转。处方:龙胆草6-9g,炒黄芩9g,焦山栀9g,泽泻9g,木通3g,车前子9g,当归9g,柴胡6g,生甘草1.5-3g,生地黄6-12g,每日1帖。或用龙胆泻肝丸,每日9g,分2次吞服。大便秘结加大黄芒消,或改用当归龙荟丸,经期停服,连续治疗3个月以上。

4.脂溢性皮炎:以本方治疗50例,治愈10例,显效21例,有效10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2%。加减法:红斑较盛者加防风荆芥,继发感染加银花、菊花,痒剧加苦参白鲜皮,皮损局限于下半身加牛膝黄柏。每日1剂,3剂为1疗程,有效病例共服药1-4个疗程。有效患者经1年余随访,治愈者无1例复发,显效者未见皮损加重情况。

摘录医方集解》引《局方》

《麻症集成》卷四:龙胆泻肝汤

药方名称龙胆泻肝汤

处方胆草、赤芍、归尾、川芎、蒙花、黄芩、决明、蝉蜕荆芥甘草

功能主治肝火,目赤痛。

摘录《麻症集成》卷四

竹林女科证治》卷三:龙胆泻肝汤

药方名称龙胆泻肝汤

处方龙胆草5分(酒炒),人参5分,天冬5分(去心),甘草5分,黄连5分(炒),栀子5分(炒),知母5分,黄芩7分,柴胡1钱,五味子3分。

功能主治暴怒伤肝而动火,产户不闭者。

用法用量水煎、温服。

摘录竹林女科证治》卷三

《治疹全书》卷下:龙胆泻肝汤

药方名称龙胆泻肝汤

处方胆草、山栀(炒)、知母(盐水炒)、黄连(酒炒)、甘草柴胡牛蒡天冬黄芩麦冬、元参。

功能主治泻肝化痰。主急惊风。

摘录《治疹全书》卷下

《医略六书》卷二十一:龙胆泻肝汤

药方名称龙胆泻肝汤

处方龙胆草1钱,软柴胡5分,小青皮1钱半(炒),怀生地5钱,车前子3钱(炒),全当归2钱,黑山栀1钱半(炒),鲜生姜1片。

功能主治肝胆火逆,面肿连颐,脉数者。

用法用量水煎,去滓温服。

各家论述恼怒伤肝,肝胆火逆,而湿热不消,循经彻络,故面肿漫连两颐焉。生地滋阴以降胆火,胆草直折以平肝火,青皮破气平逆,柴胡泄热疏肝,山栀降屈曲之火,车前子利湿热之气,当归活血养肝,生姜散郁退肿焉。水煎温服,使火降气平,则湿热自化,而面肿连颐无不退矣。此清热利水之剂,为肝胆火逆颐肿之专方。

摘录《医略六书》卷二十一

外科全生集》卷四:龙胆泻肝汤

药方名称龙胆泻肝汤

处方龙胆草2钱,归尾2钱,银花1钱半,花粉1钱半,连翘1钱半,黄芩1钱半,丹皮1钱,防风1钱,木通1钱,知母1钱,甘草1钱。

功能主治泻肝火,解毒。主牙痈,肝经湿热,小便赤涩,或囊痈下疳,便毒杨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外科全生集》卷四

症因脉治》卷三:龙胆泻肝汤

药方名称龙胆泻肝汤

处方胆草、柴胡黄芩、山栀、连翘知母麦冬、川连、人参甘草

功能主治肝火腹胀,目睛黄,两胁痛,小腹胀急,或攻刺作痛,或左边胀甚,小便赤,夜不得寐,脉左关弦数。

摘录症因脉治》卷三

《医统》卷六十:龙胆泻肝汤

药方名称龙胆泻肝汤

处方龙胆草8分,升麻3分,柴胡3分,羌活根1钱,酒黄柏1钱,防风根2钱,麻黄根2钱,苍术5分,猪苓3分,泽泻3分,藁本2分,红花2分,当归2分,黄芩5分,炙甘草3分。

功能主治尿黄,臊臭淋沥,两丸如水,汗浸两胯,阴头亦冷。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作1服。水2盏煎,稍热服。

注意忌酒。面。

摘录《医统》卷六十

《会约》卷四:龙胆泻肝汤

药方名称龙胆泻肝汤

处方龙胆草(酒炒)1钱,天冬1钱,麦冬1钱,甘草1钱,黄连1钱,黄芩1钱半,柴胡1钱半,山栀1钱,知母1钱,五味3分。

功能主治筋疝。

用法用量水煎,热服。

摘录《会约》卷四

症因脉治》卷四:龙胆泻肝汤

药方名称龙胆泻肝汤

处方黄连、山栀、黄芩柴胡青皮龙胆草、木通甘草、丹皮、生地、当归白芍药。

功能主治积热泄泻,发热口渴,肚腹皮热,时或疼痛,小便赤涩,泻下黄沫,肛门重滞,时结时泻,脉左关数。

摘录症因脉治》卷四

症因脉治》卷一:龙胆泻肝汤

药方名称龙胆泻肝汤

处方龙胆草、柴胡黄芩、川黄连、山栀、知母麦冬甘草

功能主治外感齿痛,身发寒热,痛连头目,甚则攻注牙龈,肿痛作脓,属肝经积热者。

用法用量元气虚,加人参;血虚,加当归白芍药;大便结,加大黄;气结,加青皮

摘录症因脉治》卷一

症因脉治》卷一:龙胆泻肝汤

药方名称龙胆泻肝汤

处方龙胆草、知母、川连、人参麦冬天门冬、山栀、黄芩甘草柴胡

功能主治肝热舌音不清,身热口燥,面色多红,二便赤涩,神智昏沉,语言不便,脉左关弦数;肝火刑金,肺热身肿,喘咳烦满,不得仰卧,喘息倚肩,身首皆肿,小便赤涩;木火乘脾,积热酸软,四肢烦疼,时或重滞,手足心时冷时热,或发热如疟,时或清爽,时或倦怠,时或身重,如负重物,小便黄赤,大便乍难乍易,脉多弦数;燥火腹痛,目黄便赤,痛连小腹;热积腹痛,脉左关洪数。

摘录症因脉治》卷一

《东医宝鉴》卷四引《入门》:龙胆泻肝汤

药方名称龙胆泻肝汤

处方龙胆草1钱,柴胡1钱,泽泻1钱,木通5分,车前子5分,赤茯苓5分,生地黄5分,当归5分,酒拌山栀仁5分,黄芩5分,甘草5分。

制法上锉,作1帖。

功能主治肝脏湿热,男子阴挺肿胀,妇人阴挺疮疡,或阴茎湿痒,出脓水,此因酒得之。

用法用量水煎,空心服。

摘录《东医宝鉴》卷四引《入门》

医学传灯》卷下:龙胆泻肝汤

药方名称龙胆泻肝汤

处方龙胆草、连翘、生地、黄芩黄连、山栀、归尾、甘草泽泻车前子、木通大黄

功能主治水疝。

摘录医学传灯》卷下

验方新编》卷十一:龙胆泻肝汤

药方名称龙胆泻肝汤

处方龙胆草1钱半(酒炒),归尾1钱半,黄芩1钱(酒炒),泽泻1钱,木通1钱,车前子1钱,生地1钱(酒炒),生甘草1钱。

功能主治肝胆经实火、湿热,胁痛、耳聋。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验方新编》卷十一

外科正宗》卷三:龙胆泻肝汤

药方名称龙胆泻肝汤

处方龙胆草1钱,连翘1钱,生地黄1钱,泽泻1钱,车前子5分,木通5分,归尾5分,山栀5分,甘草5分,黄连5分,黄芩5分。

功能主治肝经湿热,玉茎患疮,或便毒、悬痈,小便赤涩,或久溃烂不愈;又治阴囊肿痛,红热甚者。缠腰火丹,色红赤,形如云片,上起风粟,作痒发热。

用法用量水2钟,煎8分,食前服。

便秘,加大黄2钱。

摘录外科正宗》卷三

伤寒大白》卷二:龙胆泻肝汤

药方名称龙胆泻肝汤

处方胆草、柴胡黄芩、山栀、川连、知母麦冬人参甘草

功能主治肝经血室伏火,而施泄下血。

摘录伤寒大白》卷二

伤寒大白》卷三:龙胆泻肝汤

药方名称龙胆泻肝汤

处方龙胆草、柴胡黄芩、川黄连麦门冬、陈胆星知母甘草、真青黛、山栀。

功能主治肝胆有火,目不能合;胆涎沃心,目不得瞑。

摘录伤寒大白》卷三

症因脉治》卷四:龙胆泻肝汤

药方名称龙胆泻肝汤

处方柴胡黄芩、山栀、知母麦冬黄连人参、胆草、甘草大黄

功能主治肝火五更泄泻,胁肋常痛,痛连小腹,夜多不寐,脉左关洪大。

摘录症因脉治》卷四

猜你喜欢

  • 淳于丸

    药方名称淳于丸处方大黄8两,白芍4两,车前子4两,萝卜子8两。制法俱生用,为末,水打为丸。功能主治痢疾。用法用量每服3钱,滚水送下;虚弱及老人,人参1分煎汤送下。摘录《惠直堂方》卷一

  • 加味三仁葱豉汤

    蒲辅周方:加味三仁葱豉汤药方名称加味三仁葱豉汤处方鲜藿香6克,杏仁6克,苡仁12克,白蔻仁3克,厚朴6克,法半夏6克,白蒺藜0克,菊花6克,僵蚕6克,豆豉9克,葱白3寸(后下),六一散15克(布包煎)

  • 苦酒白丸

    药方名称苦酒白丸处方女萎2两,半夏(洗)2两,附子(炮)1两,藜芦(炙,去头)1两。制法上为末,和以10年苦酒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赤白滞下,肠已滑,日数十行者。用法用量每服3丸,饮送下,1日3次

  • 急治木通汤

    药方名称急治木通汤处方木通5分,滑石5分,牵牛头末2钱5分。功能主治便不通,腹痛不可忍。用法用量加灯心、葱白,水煎服。摘录《葛崖尊生》卷十三

  • 鳖甲杀虫丹

    药方名称鳖甲杀虫丹处方人参3两,白薇3两,熟地8两,生首乌8两,地栗粉8两,桑叶8两,神曲5两,麦冬5两,鳖甲(醋炙)1斤。制法上为末,用山药1斤(为末)打糊为丸。功能主治杀虫,补气血。主传尸痨瘵。用

  • 刘奇奴汤

    药方名称刘奇奴汤别名刘寄奴饮子处方刘寄奴、甘草各等分。制法上锉,如麻豆大。功能主治产后百病,血运。用法用量刘寄奴饮子(《产宝诸方》)。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

  • 缠喉散

    《仙拈集》卷二:缠喉散药方名称缠喉散处方白僵蚕(研细末)、生姜汁少许。功能主治缠喉风。用法用量和水灌下。摘录《仙拈集》卷二《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大同方):缠喉散药方名称缠喉散处方巴豆霜3钱,上辰砂1

  • 茴香煎丸

    药方名称茴香煎丸处方川椒半两(去子及合口者),老生姜2两(细研),厚朴(去粗皮)1两,茴香1两,青盐(海盐亦得,以上5味入瓷罐,汤浸得所,慢火煮干)1两,大川乌1两,附子(2味去皮脐尖,锉骰子大,炒黄

  • 加味茵陈汤

    药方名称加味茵陈汤处方茵陈6克木通4.5克 赤苓9克泽泻4.5克 苡仁30克 茅术3克厚朴3克薄荷3克青皮3克车前6克 青荷梗33厘米功能主治治脾经受湿,胃经受热,郁蒸发黄。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医醇

  • 惊搐散

    药方名称惊搐散处方潞党参4.5克白术3克(土炒)茯神3克 蔻米1.5克(研)法夏3克 枣仁3克(炒)归身3克川芎1.5克(炒)冬虫草1.5克橘红0.9克 制草1.5克大枣1枚(烧黑)功能主治治小儿脾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