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丁锅树叶

丁锅树叶

药材名称丁锅树叶

拼音Dīnɡ Guō Shù Yè

来源药材基源:为野牡丹科植物匙萼柏拉木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lastus caualeriei Levl.et Van.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灌木,高30-150cm。茎圆柱形,分枝多,幼时密被锈色微柔毛和疏小腺点。叶对生;叶柄长7-23mm,被锈色微柔毛及疏小腺点;叶片纸质,卵形或披针状卵形,长6.5-15cm,宽2-7cm,先端渐尖,基部心形至圆形,具细浅波状齿或全缘,叶上面几无毛,下面仅脉处被锈色微柔毛及小腺点;基脉5条。花两性,4数;聚伞花序组成圆锥花序,顶生,花序、花梗及花萼均被微柔毛及小腺点;花梗长2-5mm;花萼漏斗形,具4棱,长4-5mm,裂片匙形,长2-3mm,先端圆形;花瓣粉红色至紫红色,长圆形,先端渐尖,长约5mm,宽1.5mm;雄蕊花丝长约6mm,无毛,花药线形,弯曲,长约6mm,基部微膨大,呈不明显的小瘤;子房半下位,卵形,先端具4小突起,无毛。蒴果椭圆形,4纵裂,为宿存萼所包,宿存萼被小腺点,长约4mm,直径约2.5mm,常冠以宿存萼片。花期6-8月,果期8-11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1600m的山坡、山谷的疏密林下,潮湿的路旁或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叶片纸质,多皱缩破碎,上表面黄绿色,下表面墨绿色,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或卵形,顶端渐尖,基部圆形或微心形,长5.2-15.0cm,宽1.9-7.0cm,全缘或具细波状齿,基出脉5,叶面无毛,背面散生黄色小鳞片;叶柄长5-20mm,密被微柔毛及小鳞片。

性味味涩;性平

功能主治止血;止带。主外伤出血;白带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小驴蹄草

    药材名称小驴蹄草别名花葶驴蹄草来源毛茛科小驴蹄草Caltha scoposa Hook. f. et Thoms.,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四川、甘肃、青海、云南、西藏。性味辛,微温。有小毒。功能主治祛风

  • 镰叶瘤足蕨

    药材名称镰叶瘤足蕨拼音Lián Yè Liú Zú Jué英文名all-grass of Distinct Plagiogyria别名高山瘤足蕨、小贯众、斗鸡草出处始载于《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蕨类植物门》

  • 乌榄根

    《中药大辞典》:乌榄根药材名称乌榄根拼音Wū Lǎn Gēn出处《岭南采药录》来源橄榄科植物乌榄的根。原形态植物形态详"乌榄"条。功能主治《岭南采药录》:"治内伤吐血、咳

  • 斩木橿子

    药材名称斩木橿子拼音Zhǎn Mù Jiānɡ Zǐ来源樟科斩木橿子Neolitsea aurata (Hayata)Koidz.,以根、树皮入药。生境分部浙江、福建、台湾、江西、广东、广西

  • 杉松

    《全国中草药汇编》:杉松药材名称杉松别名松壳络树来源松科油杉属植物云南油杉Keteleeria evelyniana Mast.,以根皮入药。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研末。性味辛,温。功能主治祛瘀,消肿,

  • 凤冠草

    《中药大辞典》:凤冠草药材名称凤冠草拼音Fènɡ Guàn Cǎo别名凤凰草(《生草药性备要》),凤尾草(《岭南采药录》),三叉草(《广州植物志》),小凤尾、翠云草(《岭南草药志》

  • 假蒟根

    药材名称假蒟根拼音Jiǎ Jǔ Gēn别名假蒌根、钻骨风根。来源药材基源:为胡椒科植物假蒟Piper sarmentosum Roxb.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iper sarmentosum R

  • 水翁叶

    《中药大辞典》:水翁叶药材名称水翁叶拼音Shuǐ Wēnɡ Yè出处《岭南采药录》来源桃金娘科植物水翁的叶片。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水翁花"条。化学成分含黄酮甙、酚类、氨基酸

  • 野大豆藤

    《中药大辞典》:野大豆藤药材名称野大豆藤拼音Yě Dà Dòu Ténɡ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来源为豆科植物崂豆的茎、叶及根。秋季采收。原形态捞豆(《救荒本草》),又名

  • 榆荚仁

    《中药大辞典》:榆荚仁药材名称榆荚仁拼音Yú Jiá Rén别名榆实(《本经》),榆子、榆仁(《食疗本草》)。出处《证类本草》来源为榆科植物榆树的果实或种子。4~6月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