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向日葵根

向日葵根

《中药大辞典》:向日葵根

药材名称向日葵根

拼音Xiànɡ Rì Kuí Gēn

出处《岭南采药录》

来源为菊科植物向日葵

原形态详"向日葵子"条。

化学成分根中能合成促进植物细胞分裂的动力精,运至各部分;在叶和茎汁中都含动力精,其性质同玉蜀黍嘌呤。

性味《四川中药志》:"性温,味甘,无毒。"

功能主治治胸胁胃脘作痛,二便不通,跌打损伤。

①《岭南采药录》:"治跌打损伤,红肿。"

②《四川中药志》:"治胃胀胸痛,胁肋滞痛,润肠通便。"

③《泉州本草》:"治消渴引饮,疳疮流黄水。"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鲜者0.5~1两;或研末。外用:捣敷。

复方①治胃脘滞痛:向日葵根、芫荽子、小茴香。煎汤服。(《四川中药志》)

②治二便不通:向日葵鲜根捣绞汁,调蜜服,每次五钱至一两。(《泉州本草》)

③治淋病阴茎涩痛:鲜向日葵根一两。水煎数沸(不要久煎)服。(江西《草药手册》)

④治疝气:鲜葵花根一两。和红糖煎水服。(江西《草药手册》)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向日葵根

药材名称向日葵根

拼音Xiànɡ Rì Kuí Gēn

英文名Sunflower Root

别名葵花根、向阳花根、朝阳花根

出处出自《岭南采药录》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向日葵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elianthus annuus L.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挖,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向日葵一年生草本,高1-3m。茎直立,粗壮,中心髓部发达,被粗硬刚毛。叶互生;有长柄;叶片宽卵形或心状卵形,长10-30cm或更长,宽8-25cm,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心形或截形,边缘具粗锯齿,两面被糙毛,具3脉。头状花序序单生于茎端,直径可达35cm;总苞片卵圆形或卵状披针形,先端尾状渐尖,被长硬刚毛;雌花舌状,金黄色,不结实;两性花筒状,花冠棕色或紫色,结实;花托平;托片膜质。瘦果倒卵形或卵状长圆形,稍扁,浅灰色或黑色;冠毛具2鳞片,呈芒状。脱落。花期6-7月。

化学成分含多糖(polysaccharides)[1],向是葵皂甙2(helianthoside 2)[2]。根、茎含粗糙裂片酸(trachyloban-19-oic acid),贝壳杉烯酸(kaur-16-en-19-oic acid)[3]。茎含木质素(lignin),综纤维素(holcellulose),α-纤维素(α-cellulose)[4],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异绿原酸(isochlorogenic acid),向日葵环氧内酯(annuithrin)[5],4-O-咖啡酰奎宁酸(4-O-caffeoy quinic acid),东莨菪甙(scopoin)[6]。茎的芒香性成分含α-,β-蒎烯(α-,β--pinene),乙酸丁酯(Bu-acetate)[7]。

性味味甘;淡;性微寒

归经归胃;膀胱经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行气止痛。主淋浊;水肿;带下;疝气;脘腹胀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鲜者加倍;或研末。外用:适量,捣敷。

各家论述1.《岭南采药录》:治跌打损伤,红肿。

2.《四川中药志》:治胃胀胸痛,胁肋滞痛,润肠通便。

3.《泉州本草》:治消渴引饮,疳疮流黄水。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瓮菜癀

    药材名称瓮菜癀拼音Wènɡ Cài Huánɡ别名马蹄癀草。出处福建来源为堇菜科植物瓮菜癀的全草。原形态一年生草本。根弯曲,如鼠尾,末尾尖。茎细而弯曲,匍匐状,长12~3

  • 虎尾兰根

    药材名称虎尾兰根拼音Hǔ Wěi Lán Gēn来源药材基源:为龙舌兰科植物虎尾兰的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Sansevieria trifasciata Prain 2.Sansevieria

  • 华南毛蕨

    药材名称华南毛蕨拼音Huá Nán Máo Jué英文名Parasitic Cyclosorus别名冷蕨棵、大风寒出处始载于《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蕨类植物门》。来源药材基源:为金星蕨科植物华南毛蕨的全草。

  • 落葵

    《全国中草药汇编》:落葵药材名称落葵拼音Luò Kuí别名藤罗菜、藤七、红藤菜、藤菜、滑菜果、潺菜、寸金丹、胭脂菜、胭脂豆、软姜子、粘藤、白虎下须、猴子七来源落葵科落葵属植物落葵B

  • 龟甲胶

    药材名称龟甲胶拼音Guī Jiǎ Jiāo来源为龟甲经煎煮、浓缩制成的固体胶。性状为长方形或方形的扁块,深褐色。质硬而脆,断面光亮,对光照视时呈透明状;气微腥,味淡。炮制取漂泡后的净龟甲,分次水煎,滤

  • 大肺筋草

    《中药大辞典》:大肺筋草药材名称大肺筋草拼音Dà Fèi Jīn Cǎo别名肺经草、半边钱(《天宝本草》),脐风草(《修订增补天宝本草》),反背红、血经草(《民间常用草药汇编》),

  • 亮叶桦皮

    《中药大辞典》:亮叶桦皮药材名称亮叶桦皮拼音Liànɡ Yè Huà Pí别名桦树皮、桦杆树皮(《四川常用中草药》)。出处《四川常用中草药》来源为桦木科植物亮叶

  • 蜜环菌

    药材名称蜜环菌拼音Mì Huán Jūn别名糖蕈、榛蘑、蜜色环菌、蜜蘑、栎菌、根索菌、根腐菌、栎蕈、小蜜环菌出处曾占春《皇和蕈谱》载:“初茸者即糖蕈也。此蕈含苞未发,深卷,新鲜者味尤美,已张伞者味粗,

  • 刺参

    《全国中草药汇编》:刺参药材名称刺参拼音Cì Shēn别名刺仙茅、川参来源川续断科刺参属植物大花刺参Morina bulleyana Forr.,以根入药。秋冬采集,切片晒干或鲜用。除前种外

  • 白鱼尾果

    《中药大辞典》:白鱼尾果药材名称白鱼尾果拼音Bái Yú Wěi Guǒ出处《闽东本草》来源为马钱科植物驳骨丹的果实。9~10月采,阴干。功能主治治小儿蛔疳。用法用量白鱼尾果一两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