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土附

土附

《中药大辞典》:土附

药材名称土附

拼音Tǔ Fù

别名土部、鲈鳢、荡部、荡鱼(《演繁露》),吐哺(《三才藻异》),土鲋鱼(姚可成《食物本草》),菜花鱼(《嘉兴县志》),鲋鱼(《湖州府志》),土鹜、土哺(《钱塘县志》),上鲋(《随息居饮食谱》)。

出处《纲目拾遗》

来源为塘鳢鱼科动物鳢鱼全体

原形态体粗壮,前部呈圆筒形,后部侧扁。体长10余厘米。头部大,稍扁平,且较躯体为阔。口上位,口裂宽大,下颌长于上颌,上下颌都有细齿,呈带状排列。鳃耙上有小刺。眼小,上位,眼间隔凹入。体侧及背部被栉鳞,腹部为圆鳞,侧线鳞33~37。生殖乳突明显,雌者较宽大,末端分叉,雄者三角形,末端尖细。背鳍2个,第1背鳍7~8,鳍条不分枝。第2背鳍18~9。臀鳍17。胸鳍大,腹鳍胸位,尾鳍圆形。背部黑褐色,体侧有黑色斑纹,腹部淡黄色,无黑色斑点,各鳍都有淡黄色与黑色相间的条纹。

多生活于河沟及湖泊中,喜栖息于泥沙、杂草和碎石相混杂的岸边浅水中,游泳力不强。产卵期4月~6月。冬季潜伏水层较深处或石块下越冬。

本动物的卵子(土附子)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生境分部分布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湖北、湖南等地。

性味姚可成《食物本草》:"味甘,温,无毒。"

功能主治①姚可成《食物本草》:"补脾胃,益元气,养荣血。"

②《纲目拾遗》:"补脾胃,治噎膈,除水肿湿气,疗一切疮疥,又能扶阳。"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土附

药材名称土附

拼音Tǔ Fù

英文名common monkshood prepared daughter root

别名土部、鲈鳢、荡部、荡鱼、土步、吐哺、土鯆鱼、菜花鱼、鲋鱼、土骛、土哺、土鲋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来源药材基源:为塘鳢科动物沙塘鳢的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Odontobutis obscura (Temminck et Schlegel)

采收和储藏:常年均可捕捞,捕后,除去鳞片及内脏,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沙塘鳢,体粗壮,前部呈圆筒形,后部侧扁。体长约18cm。头部大,稍扁平,较躯体为阔。口上位,口裂宽方,下颌长于上颌。鳞耙上有小刺。眼小,上位,眼间隔凹入。体侧和背部被栉鳞;腹部为圆鳞,侧线鳞33-37。生殖乳突明显,雌者较宽大,末端分叉,雄者三角形,末端尖细。背倒塌2个。第1背鳍Ⅶ-Ⅷ,第2背鳍Ⅰ,8-9。臀鳍Ⅰ,7。胸鳍大,腹鳍胸位,尾鳍圆形。背部黑褐色,体侧有黑色斑纹,腹部淡黄,无黑色斑点。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多生活于河沟及湖泊中喜栖息于泥沙、杂草和碎石较多且相混杂的岸边浅水中游泳力不强。产卵期4-6月。

资源分布:分布一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湖北、湖南等地。

化学成分每100克土附肉中含水分82g,蛋白质15.9g,脂肪0.5g,碳水化物0.4g,灰分1.2g,钙109mg,磷232mg,铁1.9mg。

性味味甘;性温

归经脾;胃经

功能主治补脾益气;除温利水。主脾虚食少;水肿;湿疮;疥癣

用法用量内服:炖食,适量。

各家论述1.姚可成《食物本草》:补脾胃,益元气,养荣血。2.《纲目拾遗》:补脾胃,治噎膈,除水肿湿气,疗一切疮疥,又能扶阳。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白花蛇舌草

    《中国药典》:白花蛇舌草药材名称白花蛇舌草拼音Bái Huā Shé Shé Cǎo别名蛇舌草、蛇舌癀、蛇针草、蛇总管、二叶葎、白花十字草、尖刀草、甲猛草、龙舌草、蛇脷草

  • 枸骨树皮

    《中药大辞典》:枸骨树皮药材名称枸骨树皮拼音Gǒu Gǔ Shù Pí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冬青科植物枸骨的树皮。原形态形态详"枸骨叶"条。化学成分含***、皂

  • 猪肚

    《中药大辞典》:猪肚药材名称猪肚拼音Zhū Dǔ出处《本草经集注》来源为猪科动物猪的胃。原形态动物形态详"猪肉"条。性味甘,温。①《别录》:"微温。"②《纲目》

  • 鸢根

    药材名称鸢根拼音Yuān Gēn别名鸢头、扁竹根、赤利麻、土知母、冷水丹、蛤蟆跳缺、蓝花矮陀、九把刀、搜山虎、下搜山、蓝七、天蜈蚣、下山虎、摇痕七、勒马回阳、中搜山、土田七、乌七、蛤蟆七、青蛙七、蜞马

  • 白毛藤根

    《中药大辞典》:白毛藤根药材名称白毛藤根拼音Bái Máo Ténɡ Gēn出处《福建民间草药》来源为茄科植物白英的根。夏、秋采收。性味①《四川中药志》:"性平

  • 拟缺香茶菜

    药材名称拟缺香茶菜拼音Nǐ Quē Xiānɡ Chá Cài别名野紫苏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拟缺香茶菜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abdosia excisoides(Su ex C.H.Hu

  • 阳桃花

    《中药大辞典》:阳桃花药材名称阳桃花拼音Yánɡ Táo Huā出处《岭南采药录》来源为酢浆草科植物阳桃的花蕾。原形态植物形态详"阳桃"条。功能主治治寒热往来。

  • 牛骨

    《中药大辞典》:牛骨药材名称牛骨拼音Niú Gǔ出处《纲目》来源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的骨骼。性味《纲目》:"甘,温,无毒。"功能主治①《日华子本草》:"烧灰,治吐

  • 鹿齿

    《中药大辞典》:鹿齿药材名称鹿齿拼音Lù Chǐ出处《唐本草》来源为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的牙齿。原形态形态详"鹿茸"条。功能主治①《唐本草》:"主留血,鼠瘘,心

  • 布荆

    药材名称布荆拼音Bù Jīnɡ别名五指疳、五指风、山紫荆(《广西药植名录》),梅哈忍(傣名)。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山牡荆的根或树干心材。全年可采,削除外皮,取干心晒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