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小杉藻

小杉藻

药材名称小杉藻

拼音Xiǎo Shān Zǎo

英文名Fir Algae

别名茶米菜、小杉海苔、小葡萄藻、茶叶

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

来源药材基源:为杉藻科植物小杉藻的藻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igartina intermedia Sur.

原形态藻体红紫色,有光泽,软骨质,强韧,密集丛生,高1-2cm,也有达4.5cm者,宽1-2mm,体匍匐,相互重叠成团块状,直立枝扁平,分枝亚羽状,不规则互生或对生,分枝先端尖细,常反曲如鸡爪状,髓部由无色长形藻丝组成。囊果圆球形,突出体表。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潮间带岩石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浙江、福建、台湾、 广东等沿海。

性状性状鉴别 藻体紫红色,密生成团状,长2-4cm,软骨质。分枝扁平,呈不规则羽状分枝,顶端强烈反曲似爪。藻体表面可见突出的囊果。气微腥,味微咸。

化学成分主要含卡拉胶。

性味甘;咸;寒

归经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和胃;通便。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便秘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全藻:味甘、咸,性寒。有清热、和胃、通便的功能。用于胃、十二指肠溃疡,也可作轻泻剂用于慢性便秘。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莲雾根

    药材名称莲雾根拼音Lián Wù Gēn来源药材基源:为桃金娘科植物洋蒲桃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yzygium sanarangense (Bl.) Merr. Et Perry采收和储藏:全年

  • 茅香

    药材名称茅香拼音Máo Xiānɡ别名香草来源禾本科茅香属植物茅香Hierochloe odorata (L.)Beauv.,以根状茎入药。春秋采收,切段晒干。性味甘,寒。功能主治凉血,止血

  • 巴豆油

    《中药大辞典》:巴豆油药材名称巴豆油拼音Bā Dòu Yóu出处《纲目》来源为大戟科植物巴豆种仁中的脂肪油。植物形态详"巴豆"条。性状为黄色或黄褐色液体,有粘稠

  • 龙爪叶

    《全国中草药汇编》:龙爪叶药材名称龙爪叶别名多蕊木、大七叶莲来源五加科龙爪叶Tupidanthus calyptratus Hook. f. et Thoms.,以茎、叶入药。生境分部云南。性味苦,温

  • 蘡薁藤

    药材名称蘡薁藤拼音Yīnɡ Yù Ténɡ别名野葡萄藤、接骨藤、甘古藤、酸古藤、禾黄藤、禾花子藤、猫耳藤、山红羊、山苦瓜、小平布藤、野桑叶来源药材基源:为葡萄科植物蘡薁的茎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i

  • 榛蘑

    《全国中草药汇编》:榛蘑药材名称榛蘑拼音Zhēn Mó别名蜜环菌、蜜色环蕈、蜜蘑、栎蘑、根索蕈、根腐蕈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白蘑科蜜环蕈属植物蜜环蕈Armillaria mellea (Vahl

  • 贝子

    药材名称贝子拼音Bèi Zǐ别名贝齿(《雷公炮炙论》),白贝(《日华子本草》),白海蚆(《简便单方》),白贝齿(《药材资料汇编》)。出处《本经》来源为宝贝科动物货贝或环纹货贝等的贝壳。5~7

  • 香樟果

    药材名称香樟果拼音Xiānɡ Zhānɡ Guǒ出处《红河中草药》来源为樟科植物黄樟的果实,秋季采,阴干。原形态植物形态详"香樟"条。性味微辛,温。功能主治解表退热。治高热感冒,麻

  • 水皂角子

    药材名称水皂角子拼音Shuǐ Zào Jiǎo Zǐ出处四川来源为豆科植物豆茶决明的种子。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水皂角"条。功能主治治小儿疳疾,夜盲,目翳。(四川)用法用量内

  • 假大薯

    药材名称假大薯拼音Jiǎ Dà Shǔ别名青木香、假通虎城、土木香出处《广西中药志》来源马兜铃科植物卵叶马兜铃的根。冬季挖取根部,除去地上部分和细根,洗净,切成数段,晒干。原形态攀援半灌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