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岩萝卜

岩萝卜

药材名称岩萝卜

拼音Yán Luó Bo

英文名Henry Urophysa

别名岩蝴蝶

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志》。

来源药材基源:为毛茛科植物尾囊草的根茎和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Urophysahenri Oliv Ulbr. Semiquilegia henryi (oliv)

采收和储藏:根茎全年可采挖。叶春、夏季采,均鲜用或阴干。

原形态尾囊草,多年生草本。根茎粗壮,直径1.5-2.5cm,灰褐色或棕褐色,有多数残存的叶鞘,脱落后呈鳞片状。叶多数,基生,叶柄长3.6-12cm;叶片宽卵形,长1.4-2.2cm,宽3-4.5cm,基部心形,中全裂片扇状倒卵形或扇状菱形,上部3裂,两在 疏被短柔毛。花葶高达15cm,通常有花3朵,排成聚伞花序;苞片楔状倒卵形,不分裂或3浅裂;小苞片线形,对生或近对生;花直径2-2.5cm,萼片5,天蓝色或粉红白色,倒卵状椭圆形;花瓣5,长圆状船形,基部囊状;雄蕊多数,退化雄蕊膜质,狭披针形;心皮5-8,吸粗毛。莴葖果,卵形,囊状,有宿存长花柱。种子狭肾形,密生小疣状突起。花期3-4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地岩石旁或陡崖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湖北西部、湖南北部、四川东部、贵州。

性状性状鉴别,根茎圆柱形,直径约9mm。表面褐色,具大小不等的孔穴,环节密集;顶端残留叶柄残基及中空的茎基。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片状不整齐。气微,味辛、微苦。

性味味甘;微苦;性平

功能主治活血散瘀;生肌止血。主跌打瘀肿疼痛;创伤出血;冻疮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捣敷。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治挫伤青肿。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黄鼠肉

    《中药大辞典》:黄鼠肉药材名称黄鼠肉拼音Huánɡ Shǔ Ròu出处《饮膳正要》来源为松鼠科动物黄鼠的肉。原形态黄鼠(《饮膳正要》),又名:礼鼠、拱鼠(《韩昌黎集》),貔狸(《纲

  • 假黄麻

    药材名称假黄麻拼音Jiǎ Huánɡ Má别名假麻区(《生草药性备要》),甜麻(《广州植物志》)。出处《广西药植名录》来源为椴树科植物假黄麻的全草。夏、秋间采收,晒干。原形态一年生

  • 云苔草

    药材名称云苔草拼音Yún Tái Cǎo别名偷偷还阳来源药材基源:为报春花科植物无粉报春的根或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rimula efarinosa Pax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 节瓜

    药材名称节瓜拼音Jié Guā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葫芦科植物节瓜的果实。夏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原形态一年生攀援草本,为冬瓜的变种。茎略成方形,被黄褐色毛,卷须分枝。单叶互生;有长柄;叶片阔卵

  • 地梭罗

    药材名称地梭罗拼音Dì Suō Luó别名地浮萍、一团云(《贵州民间药物》)。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地钱科植物地钱的全体。全年可采。原形态原叶体扁平,呈叶状,先端2叉分裂,表面

  • 黄毛耳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黄毛耳草药材名称黄毛耳草拼音Huánɡ Máo ěr Cǎo别名拖地莲、铺地蜈蚣、白头走马仔、细种节节花、蜈蚣草来源茜草科耳草属植物黄毛耳草Hedyotis c

  • 石脑油

    《中药大辞典》:石脑油药材名称石脑油拼音Shí Nǎo Yóu别名石漆(《博物志》),猛火油(《昨梦录》),雄黄油、硫黄油(《纲目》),地脂(《方镇编年录》),泥油(《纲目拾遗》)

  • 松根

    《中药大辞典》:松根药材名称松根拼音Sōnɡ Gēn出处《本草经集注》来源为松科植物马尾松或共同属植物的幼根或根白皮。性味《日华子本草》:"味苦,温,无毒。"功能主治治筋骨痛,伤损

  • 伤寒草根

    药材名称伤寒草根拼音Shānɡ Hán Cǎo Gēn出处《广东中药》来源为菊科植物夜香牛的根。药理作用可作驱虫剂。功能主治《广东中药》Ⅱ:"治风毒流注。"用法用量内服:

  • 茨菇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茨菇草药材名称茨菇草拼音Cí Gū Cǎo别名催生草、灵芝草、箭叶大油芒来源禾本科茨菇草Spodiopogon sagittifolius Rendle,以全草入药。生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