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毛花点草

毛花点草

药材名称毛花点草

拼音Máo Huā Diǎn Cǎo

别名透骨消(《广西药植名录》),波丝草(《贵州草药》),雪药(《四川常用中草药》)。

出处《贵州草药》

来源为薄麻科植物毛花点草全草。夏、秋采收。

原形态多年生、丛生草本,高15~30厘米。茎柔弱,上部多分枝,有倒生的柔毛。叶互生,有长柄;叶片三角状广卵形或扇形,长6~18毫米,宽8~20毫米,先端钝圆,基部阔楔形或截形,边缘有粗钝齿,两面均有散生的白色长毛,上面有白色点状突起。花白色,单性,雄花序生于枝梢叶腋;雌花序生于上部叶腋,均有短梗。瘦果扁椭圆形,有点状突起。花期4月。果期7月。

生境分部生于山野阴湿草丛中。分布贵州、广西、浙江、江苏、安徽等地。

性味《四川常用中草药》:"性凉,味苦辛。"

功能主治①《广西药植名录》:"通经活血。治肺病咳嗽。"

②《贵州草药》:"清热解毒。治疮毒,痱疹。"

③《四川常用中草药》:"治汤伤,火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外用:捣敷或浸菜油外敷。

临床应用治疗烧伤:用当年采集的全草洗净、阴干,按全草1斤、菜油10斤的比例在室温下浸泡1周以上备用。主要采用暴露疗法,将药油均匀涂于伤口,保持伤面湿润。若用包扎疗法,可将纱布浸透药油覆盖创面;或先在伤面涂上药油再覆盖纱布。1~2天换药1次。共治100例,治愈及好转(伤面大部愈合出院后门诊继续换药)87例,平均住院为18.5天;未愈6例,死于休克7例。其中轻度(烧伤面积在20%以下,Ⅰ~Ⅱ度)53例,治愈、好转47例,未愈5例,死亡1例(1岁婴儿深Ⅱ度达15%);中度(烧伤面积为20~40%,Ⅱ度)32例,均治愈或好转;重度(烧伤面积在40~95%,Ⅱ、Ⅲ度)15例,治愈、好转8例,未愈1例,死于休克6例。初步认为药油具有润皮、止痛、抗炎、促进上皮生长功能。抑菌试验发现抑菌作用不强,但临床观察确有抗感染的作用。应用中尚存在引流不畅的缺点,有待解决。

摘录《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蚌花

    药材名称蚌花拼音Bànɡ Huā来源鸭跖草科紫万年青属植物紫万年青Rhoeo discolor (L’Her.) Hance,以花叶入药。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或将花蒸约10分钟,晒干。性味

  • 开口箭

    《全国中草药汇编》:开口箭药材名称开口箭拼音Kāi Kǒu Jiàn别名牛尾七、岩七、竹根七[陕西]来源为百合科开口箭属植物开口箭Tupistra chinensis Bak.,以根状茎入药

  • 长柄秋海棠

    药材名称长柄秋海棠拼音Chánɡ Bǐnɡ Qiū Hǎi Tánɡ别名红八角莲。来源药材基源:为秋海棠科植物长柄秋海棠的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egonia smithiana Yu采收和储藏:

  • 结根草莓

    药材名称结根草莓拼音Jié Gēn Cǎo Méi出处《青藏高原药物图鉴》来源为蔷薇科植物结根草莓的全草。6~7月采,茎最好,除去枯枝残叶及须根,晾干。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8~12

  • 稀花蓼

    药材名称稀花蓼拼音Xī Huā Liǎo别名白回归、连牙刺来源药材基源:为蓼科植物稀花蓼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lygonum dissitflorum Hemsl.采收和储藏:花期采收全草,

  • 醉魂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醉魂藤药材名称醉魂藤拼音Zuì Hún Ténɡ别名野豇豆、老鸦花来源萝藦科醉魂藤Heterostemma alatum Wight,以根、全株入药。

  • 澜江百合

    药材名称澜江百合拼音Lán Jiānɡ Bǎi Hé别名察区大丝美多(藏名)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来源为百合科植物澜江百合的鳞茎。8~9月采挖,洗净泥土,剥取鳞片,用开水略烫,晒干

  • 水红袍

    《全国中草药汇编》:水红袍药材名称水红袍拼音Shuǐ Hónɡ Páo来源报春花科排草属植物水红袍Lysimachia circaeoides Heml.,以全草入药。花期采集,鲜

  • 驹胞衣

    《中药大辞典》:驹胞衣药材名称驹胞衣拼音Jū Bāo Yī出处《纲目》来源为马科动物马的胎盘。功能主治《孙天仁集效方》:"治妇人天癸不通,驹胞衣煅存性为末,每服三钱,入麝香少许,空腹新汲水下

  • 草乌头

    《中药大辞典》:草乌头药材名称草乌头拼音Cǎo Wū Tóu别名堇(《庄子》),芨(《尔雅》),乌头、乌喙、奚毒(《本经》),鸡毒(《淮南子》),茛、千秋、毒公、果负、耿子、帝秋(《吴普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