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白杨树皮

白杨树皮

《中药大辞典》:白杨树皮

药材名称白杨树皮

拼音Bái Yánɡ Shù Pí

别名白杨皮(《梅师集验方》)。

出处《唐本草》

来源为杨柳科植物山杨树皮

原形态山杨,又名:大叶杨(《植物名实图考》),明杨。

乔木。树干细长挺立,高至20米。一年生枝黄褐色,有光泽;多年生枝为青灰色或暗灰色,皮孔明显。叶芽长0.5~1厘米,卵圆形,通常有4鳞片;单叶互生;大小形状颇多变异,近三角形,通常长3~7.5厘米,宽3~8.5厘米,先端尖,基部圆形或楔形,边缘有不规则锯齿;叶柄长3~6.5厘米,嫩枝上的叶有长至14厘米,叶柄长至8.5厘米者。葇荑花序,花先叶开放;雄花序长11.5厘米,雄蕊4~11枚,花药长椭圆形或卵圆形,红色或紫色;雌花序长7~15厘米,子房无梗,花柱极短,柱头分裂,扁平。花盘为狭长漏斗状,口缘有毛。蒴果椭圆状纺锤形。种子倒卵形或卵形,淡褐色,种柄长,生多数长细毛。花期3~4月。

生境分部生于山坡。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河南、陕西、四川等地。

炮制雷公炮炙论》:"凡使白杨树皮以铜刀刮粗皮蒸,从巳至未,出,用布袋盛,于屋东挂干用。"

性味苦,寒。

①《唐本草》:"味苦,无毒。"

②《日华子本草》:"味酸,冷。"

③《纲目》:"苦,寒,无毒。"

功能主治祛风,行瘀,消痰。治风痹,脚气,扑损瘀血,妊娠下痢,牙痛,口疮。

①《唐本草》:"主久风脚气肿,四肢缓弱不随,毒气游易在皮肤中,痰癖等。酒渍服之。"

②《本草拾遗》:"去风痹宿血,折伤,血沥在骨肉间,痛不可忍,及皮肤风瘙肿,杂五木为汤,捋浸损处。"

③《日华子本草》:"治扑损瘀血,并须酒服,煎膏可续筋骨。"

④《纲目》:"煎浆水入盐含漱,治口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两;或浸酒。外用:煎水含漱或浸洗。

复方①治项下瘿气:秫米三斗,炊熟,取圆叶白杨皮十两,勿令见风,切,水五升,煮取二升,渍曲末五两,如常酿酒,每旦一盏,日再服。(《外台》)

②治妊娠下痢:白杨皮一斤。细切,以水一大升,煮取二小升,分三服。(《千金方》)

③治牙痛:白杨皮,醋煎含之。(《梅师集验方》)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白杨树皮

药材名称白杨树皮

拼音Bái Yánɡ Shù Pí

别名白杨皮、山杨皮

出处出自1.《唐本草》。

2.《本草图经》:白杨,旧不载所出州土,今处处有之。株大,叶圆如梨。皮白,木似杨,故名白杨。

3.《本草衍义》:白杨,陕西甚多,永、耀间居人修盖,多此木也。然易生根,斫木时碎札入土,即下根,故易于繁殖,非止墟墓间,于人家舍前后及夹道,往往植之,土地所宜尔。风才至,叶如大雨声,叶梗故如是。又谓无风自动,则无此事。尝官永、耀间,熟见之,但风微时,当风迳者,其叶孤绝处,

来源药材基源:为双子叶植物药杨柳科植物山杨的树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pulus davidiana Dode;[P.tremela L.var.davidiana(Dode)Schneid.]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但多在秋、冬结合栽培伐木时采收,趁鲜剥皮,晒干。

原形态乔木。高达25cm。树皮光滑;灰褐色或灰白色,老树基部黑色粗糙;树冠圆形。小枝圆筒形,光滑,赤褐色,萌枝被柔毛。芽卵形或卵圆形,无毛,微有粘质。中互生;叶柄侧扁,长2-6cm;叶三角状卵圆形或近圆形,长宽近等,长3-6cm,先端钝尖,急尖或短渐尖,基部圆形截形或浅心形,边缘有波状浅齿,萌枝叶大,三角状卵圆形,下面被柔毛,花序轴有疏毛或密毛;苞子片棕褐色,掌状条裂,边缘有长毛;雄花序长5-9cm,雄蕊5-12,花药紫红色;雌花序长4-7cm;子房圆锥形,柱头2深裂,带红色。果序长达12cm;蒴果卵状圆锥形,长约5mm,有短柄,2瓣裂。花期3-4月,果期4-5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200-3800m的山坡、山脊和沟谷地带,常形成小面积纯林或与其他树种形成混交林。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中南、西南及西藏等地。

炮制雷公炮炙论》:凡使白杨树皮以铜刀刮粗皮蒸,从巳至未,出,用布袋盛,于屋东挂干用。

性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祛风活血;清热利湿;驱虫。主风痹;脚气;扑损瘀血;痢疾;肺热咳嗽;口疮;牙痛;小便淋沥;蛔虫病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30g;或研末;或浸酒。外用:适量,煎水含漱;或浸洗,或研末调敷。

各家论述1.《唐本草》:主久风脚气肿,四肢缓弱不随,毒气游易在皮肤中,痰癖等。酒渍服之。

2.《本草拾遗》:去风痹宿血,折伤,血沥在骨肉间,痛不可忍,及皮肤风瘙肿,杂五木为汤,捋浸损处。

3.《日华子本草》:治扑损瘀血,并须酒服,煎膏可续筋骨。

4.《纲目》:煎浆水入盐含漱,治口疮。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青葙花

    《中药大辞典》:青葙花药材名称青葙花拼音Qīnɡ Xiānɡ Huā出处《江西本草》来源为苋科植物青葙的花序。性味《江西草药》:"性微寒,味苦。"功能主治清肝凉血,明目去翳。治吐血

  • 青藏虎耳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青藏虎耳草药材名称青藏虎耳草拼音Qīnɡ Zànɡ Hǔ ěr Cǎo别名松吉斗[藏名]来源虎耳草科青藏虎耳草Saxifraga przewalskii Engl.,以全

  • 茶子饼

    药材名称茶子饼拼音Chá Zǐ Bǐnɡ别名枯饼(《药性考》),茶枯(《中国药植志》),茶麸、茶油巴(《广东中医》4(1):40,1959),茶子麸、茶油麸(《岭南草药志》)。出处《广东中医

  • 大青木

    药材名称大青木拼音Dà Qīng Mù别名路边青、臭叶树、羊咪青、青心草、臭大青、鸭公青、淡婆婆、大叶青、木本大青来源为马鞭草科赪桐属植物大青木Clerodendron cyrtophyllum Tu

  • 玉米

    药材名称玉米拼音Yù Mǐ别名玉高梁(《纲目》),番麦、御麦(《留青日札》),西番麦(《学圃杂疏》),玉麦、玉蜀秫(《农政全书》),玉蜀黍(《纲目》),戎菽(《广群芳谱》),红须麦(《蒙化府

  • 杧果核

    药材名称杧果核拼音Mánɡ Guǒ Hé出处《岭南采药录》来源为漆树科植物杧果的果核,食用杧果后,收集果核,晒干。生境分部产广东、广西等地。性状干燥的果核,呈肾形或卵圆形,压扁,长

  • 鸊鷉

    《中药大辞典》:鸊鷉药材名称鸊鷉拼音Bì Tī别名鷉、须赢(《尔雅》),刁鸭(《食疗本草》),油鸭(《纲目》),水鸰仃(《医林纂要》),水葫芦(《中国动物图谱·鸟类》)。出处《本草

  • 卵叶寄生

    药材名称卵叶寄生拼音Luǎn Yè Jì Shēnɡ别名秦氏寄生、柚子寄生、木菠萝寄生、枫木寄生、杂寄生、寄生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来源药材基源:为桑寄生科植物卵叶梨果寄生的带叶茎枝。拉丁植物动

  • 湿生扁蕾

    药材名称湿生扁蕾拼音Shī Shēnɡ Biǎn Lěi别名龙胆草、沼生扁蕾来源药材基源:为龙胆科植物湿生扁蕾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entianopsis peludosa (Hook.f.)

  • 柠鸡儿

    药材名称柠鸡儿拼音Nínɡ Jī ér别名小叶锦鸡儿、猴獠刺来源豆科柠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 Lam.,以果实入药。生境分部东北、华北、陕西。性味苦,寒。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