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百足藤

百足藤

药材名称百足藤

拼音Bǎi Zú Ténɡ

英文名Creeping Pothos

别名神仙对坐草、石上蜈蚣、飞天蜈蚣、百足草、铁斑鸠、巴岩姜、姜藤、天蜈蚣、土石蜈蚣、雄鸡尾、细蜈蚣草、蜈蚣草、石蜈蚣、下山蜈蚣

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

来源药材基源:为天南星科植物百足藤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thos repens (Lour.) Druce [Flagellaria repens Lour]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洗净,鲜用或切段晒干。

原形态百足藤,附生藤本,长1-20m。分枝较功,营养枝具棱,常曲折,节间长0.5-1.5cm,节上气生根长1-2cm,贴附于树上;花枝圆柱形,具纵条纹,节间长1-1.5cm,一般没有气生根,多披散或下垂。叶柄长楔形,先端微凹,长达13-15cm,宽1-1.5cm,幼枝上叶柄长2-3cm,宽4mm;叶片披针形,向上渐狭,长3-4cm,宽5-7mm,与叶柄皆具平行纵脉,细脉网结,但极不明显,幼枝上叶片较小,长1-2cm,宽3-4mm。总花序柄腑生和顶生,长约2-3cm;苞片3-5,披针形,长1-5cm,覆瓦状排列或较远离;花序柄细长,长11-13cm,基部有一长1-2cm的线形小苞片;佛焰苞绿色,线状披针形,锐尖,具长尖头;肉穗花序黄绿色,雄蕊黄色,雌蕊淡绿,细圆柱形,长5-6cm,果时伸长可达10cm,具醒;花密,花被片6,黄绿色雄蕊和柱头稍超出花被,花药黄色。浆时成熟时焰色,卵形,长约1cm。花期3-4月,果期5-7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900m以下的林内石上或树干上附生。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性味味辛;性温

归经肝经

功能主治散瘀接骨,消肿止痛。主劳伤;跌打肿痛;骨折;疮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或酒炒敷。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全株:有祛湿凉血、止痛接骨的功能,用于劳伤、跌打、骨折。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龙脑香子

    《中药大辞典》:龙脑香子药材名称龙脑香子拼音Lónɡ Nǎo Xiānɡ Zǐ出处《唐本草》来源为龙脑香科植物龙脑香的种子。性味①《唐本草》:"辛。"②《纲目》:&quo

  • 檵花根

    《中药大辞典》:檵花根药材名称檵花根拼音Jì Huā Gēn出处《福建民间草药》来源为金缕梅科植物檵花的根。药理作用①对子宫的作用根的煎剂对大鼠、小鼠、豚鼠及家兔的离体子宫均有兴奋作用,使子

  • 猫爪子

    药材名称猫爪子拼音Māo Zhuǎ Zi英文名Herb of Nodding Meadowrue别名歧序唐松草、坚唐松草出处出自《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来源药材基源:为毛茛科植物展枝唐松草的根及茎或全

  • 鸡血李

    《中药大辞典》:鸡血李药材名称鸡血李拼音Jī Xuè Lǐ出处《分类草药性》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杏李的根或叶。夏、秋采集。原形态杏李。又名:红李、秋根子。落叶乔木。树形尖塔状,枝直上,幼时光滑。

  • 青风藤

    《中国药典》:青风藤药材名称青风藤拼音Qīnɡ Fēnɡ Ténɡ英文名CAULIS SINOMENII别名大风藤、吹风散、黑防己、排风藤、青防己来源本品为防己科植物青藤Sinomenium

  • 假芫茜

    药材名称假芫茜拼音Jiǎ Yuán Qiàn别名香信,番香茜(《广西药植名录》),野芫荽(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出处《陆川本草》来源为伞形科植物刺芫荽的全株。全年可采。原形

  • 刺竹叶

    药材名称刺竹叶拼音Cì Zhú Yè来源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车简竹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ambusa sinospinosa Mc Clure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随采随用。原形态高大竹类。

  • 车螯

    《中药大辞典》:车螯药材名称车螯拼音Chē áo别名蜃(《周礼》),昌娥(《外科精要》)。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海产软体动物车螯(帘蛤科文蛤的一种)的肉或壳。性味甘咸,寒。①《本草拾遗》:&

  • 鸡胆

    《中药大辞典》:鸡胆药材名称鸡胆拼音Jī Dǎn出处《别录》来源为雉科动物家鸡的胆。药理作用参见"猪胆"条。性味苦,寒。①《别录》:"微寒。"②《纲目》:&qu

  • 海红豆

    《中药大辞典》:海红豆药材名称海红豆拼音Hǎi Hónɡ Dòu出处《海药本草》来源为豆科植物海红豆的种子。采收成熟的果实,剥取种子,晒干。原形态海红豆,又名:孔雀豆、红豆、相思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