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红川乌

红川乌

药材名称红川乌

拼音Hónɡ Chuān Wū

别名羊角天麻、黄药根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双舌蟹甲草的块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calia dauidii (Franch.) Hand.-Mazz. [Senecio dauidii Franch.; Sinacalia dauidii (Franch.)Hand.- Mazz.]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挖,洗净,鲜用或切片晒干。

原形态双舌蟹甲草 多年生草本,高达150cm。极茎粗大。茎粗壮,除花序部分外均无毛。下部叶在花期常凋落;叶片五角形或三角形,基部截形或缘有具小尖头的小齿,上面疏生糙短毛或近无毛,下面沿地脉有疏短柔毛,中部叶长8-15cm,宽与长相等,叶柄长3-5cm,上部叶渐小。头状花序极多,排成顶生或上部叶腋生的大圆锥花序;总花梗长3-5mm,有2-3个线状披针形的苞片,花序轴和总花梗有黄褐色短柔毛;总苞窄圆柱形,长8-10mm;总苞片4-5,线状长圆形;花4个,舌状花2个,黄色舌片线形,长于总苞的2倍;筒状花2。瘦果圆柱形,冠毛白色。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林缘和山坡草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云南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长椭圆形或纺锤形,略扁而弯曲,长3-9cm,直径1.5-2.5cm。顶端有茎基残留。表面灰棕色或黄棕色,环节明显,有不规则纵沟纹和皱纹,可见须根痕。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灰白或黄白色,半角质样,有时中空。气微,味微甜。

性味味辛;性温;有毒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散寒通络。主风湿腰痛;风湿竣痪;半身不遂;头痛;头疮白秃;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莽草根

    药材名称莽草根拼音Mǎnɡ Cǎo Gēn别名红茴香根、老根、八角脚根、披针叶茴香根来源药材基源:为八角科植物狭叶茴香的根或根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Illicium lanceolatum A.C.

  • 瓮菜癀

    药材名称瓮菜癀拼音Wènɡ Cài Huánɡ别名马蹄癀草。出处福建来源为堇菜科植物瓮菜癀的全草。原形态一年生草本。根弯曲,如鼠尾,末尾尖。茎细而弯曲,匍匐状,长12~3

  • 河口莲座蕨

    药材名称河口莲座蕨拼音Hé Kǒu Lián Zuò Jué英文名Hekou Angiopteris别名河口观音座莲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观音座莲科植物河口观音座莲的根茎。拉丁植物

  • 蜘蛛草

    药材名称蜘蛛草别名大叶球子草、大叶入地蜈蚣来源百合科蜘蛛草Peliosanthes macrophylla Wall. ex Baker,以根状茎及根入药。生境分部广东、广西。性味甘、淡,平,微温。功

  • 野猪胆草

    药材名称野猪胆草别名马料草、白石笋、山葱来源兰科野猪胆草Liparis bicallosa (Don) Schlecht.,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广东。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清热,泻火,消肿止痛。主治风火

  • 菩提树花

    《中药大辞典》:菩提树花药材名称菩提树花拼音Pú Tí Shù Huā出处《药用植物学》来源为椴树科植物南京椴的花序。7月采收。原形态南京椴,又名:密克椴树、白椴。落叶乔

  • 窄叶南蛇藤

    药材名称窄叶南蛇藤拼音Zhǎi Yè Nán Shé Ténɡ别名倒披针叶南蛇藤。来源药材基源:为卫矛科植物窄叶南蛇藤的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elastrus oblanceifolius W

  • 补骨脂

    《中国药典》:补骨脂药材名称补骨脂拼音Bǔ Gǔ Zhī英文名FRUCTUS PSORALEAE别名破故纸、和兰苋、胡韭子来源本品为豆科植物补骨脂Psoralea corylifolia L. 的干燥

  • 沙参

    《全国中草药汇编》:沙参药材名称沙参拼音Shā Shēn别名南沙参、泡参、泡沙参来源为桔梗科沙参属植物四叶沙参Adenophora tetraphylla (Thunb.) Fisch.[A. ber

  • 慈竹箨

    《中药大辞典》:慈竹箨药材名称慈竹箨拼音Cí Zhú Tuò别名慈竹笋壳(《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出处《纲目》来源为禾本科植物慈竹的箨。功能主治①《纲目》:"治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