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红杉皮

红杉皮

《中药大辞典》:红杉皮

药材名称红杉皮

拼音Hónɡ Shān Pí

出处《四川中药志》

来源为松科植物红杉树干内皮

原形态落叶大乔木,高达30米,直径达1.3米。树皮灰色至灰褐色,枝开张;小枝下垂,橙褐色至紫褐色,无毛。叶密集,簇生于短枝上;线形,扁平,长1.5~3厘米,先端尖,灰绿色,两面有脊,脊侧有1~2条气孔带。花雌雄同株,花序生于小枝顶端;雄花序矩圆形,无梗,黄色,有多数具短柄的呈螺旋状排列的花药;雌花序近球形,有少数至多数具2胚珠的鳞片,生于较大的苞上。球果卵矩圆形,长3~4.5厘米,青紫色至灰褐色,鳞片近圆形,微向内弯,全缘,苞片伸长,先端长渐尖,直立,紫色。种子长3毫米,有长翅,阔6毫米。花期5月。

生境分部分布四川、云南、甘肃、陕西等地。

性味《四川中药志》:"性温,味微辛,无毒。"

功能主治《四川中药志》:"治痢疾,脱肛,气滞腹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红杉皮

药材名称红杉皮

拼音Hónɡ Shān Pí

出处出自《四川中药志》。

来源药材基源:为裸子类植物药松科植物红杉的树干内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arix potaninii Batalin.[L.thibetica Franch.]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剥取,刮去外皮,晒干。

原形态乔木,高达50m,胸围达1m。树皮灰色或灰褐色,纵裂而粗糙。小枝下垂,幼时有毛,一年生枝红褐色或淡紫褐色,有光泽。冬芽卵圆形,褐色或深褐色,有光泽,外层芽鳞先端尖,边级有睫毛。叶倒披针状窄条形,长1.2-3.5cm,宽1-1.5mm,先端渐尖,上面中脉隆起,每边有1-3条气孔线,下面沿中脉两侧各有3-5条气孔线。表皮有乳头状突起。花单性,雌雄同株,球花单生短枝顶端。球果直立,圆柱形,长3.5-5cm,径1.5-2cm,熟时紫褐色或灰褐色;种鳞近方形或方圆形,先端平截或微圆 ,边缘稍内曲,背面疏生短毛和小瘤状突起;苞鳞长圆状披针形,紫褐色,比种鳞长,通常直伸,露出部分长达5mm以上。种子斜倒卵圆形,淡褐色,有不规则的紫色斑纹,种翅倒卵形,宽约4mm。花期4-5月,球果10月成熟。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500-4000m的山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甘肃、四川、云南等地。

性味微辛;性温

功能主治止痢;行气。主痢疾;脱肛;气滞腹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

各家论述《四川中药志》:治痢疾,脱肛,气滞腹胀。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石灰华

    药材名称石灰华拼音Shí Huī Huá别名久康来源为由水溶解岩石沉积而成的主含碳酸钙的粉状块。生境分部四川。性味微甘,寒。功能主治清热补肺。用于各种肺热病。用法用量1钱,多入丸散

  • 甘薯

    《全国中草药汇编》:甘薯药材名称甘薯拼音Gān Shǔ别名白薯、红薯、红苕、番薯、地瓜来源旋花科甘薯Ipomoea batatas (L.) Lam.,以根、藤入药。生境分部各地栽培。性味甘、涩,微凉

  • 石梓

    药材名称石梓别名笛簕狗脚迹、鼻血簕来源马鞭草科石梓Gmelina chinensis Benth.,以根入药。生境分部广东、云南。性味甘、微辛,苦。微温。有小毒。功能主治活血去瘀,去湿止痛。闭经:根1

  • 过坛龙

    《中药大辞典》:过坛龙药材名称过坛龙拼音Guò Tán Lónɡ别名铁线草、黑骨芒、秧居草(《岭南采药录》),铁线蕨、黑骨芒箕(《广州植物志》),螺厥蕨、黑脚蕨、五爪黑蕨

  • 兰花石参

    药材名称兰花石参拼音Lán Huā Shí Shēn别名岩兰花、鸡肉参、土沙参、紫花参、小石参、土桔梗、山鹅儿肠、土人参来源药材基源:为桔梗科植物西南风铃草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mpanula

  • 云南金莲花

    药材名称云南金莲花拼音Yún Nán Jīn Lián Huā别名鸡爪草来源药材基源:为毛茛科植物云南金莲花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rollius yuinnanensis(Franch.)Ul

  • 香叶子

    《中药大辞典》:香叶子药材名称香叶子拼音Xiānɡ Yè Zi出处《贵州药植目录》来源为樟种植物香叶子的树皮或枝、叶。原形态香叶子,又名:香树。常绿灌木,高1~3米。小枝光滑,树皮黄绿色。叶

  • 多花野牡丹

    《全国中草药汇编》:多花野牡丹药材名称多花野牡丹拼音Duō Huā Yě Mǔ Dān别名炸腰果、水石榴、爆肚叶来源野牡丹科野牡丹属植物多花野牡丹Melastoma polyanthum Blume,

  • 豉汁

    药材名称豉汁拼音Chǐ Zhī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淡豆豉加入椒、姜、盐等的加工制成品。制法《纲目》:"用好豉三斗。清麻油熬令烟断,以一升拌豉,蒸过摊冷晒干,拌再蒸,凡二遍。以白盐一斗捣和,

  • 鹅臎

    《中药大辞典》:鹅臎药材名称鹅臎拼音é Cuì别名鹅尾罂(《日华子本草》)出处《纲目》来源为鸭科动物鹅的尾肉。化学成分尾脂腺(又名尾腺或羽脂腺)分泌一种含脂蜡的液体,其组成为: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