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藤乌头

藤乌头

《中药大辞典》:藤乌头

药材名称藤乌头

拼音Ténɡ Wū Tóu

别名血乌、见血封喉(《中药材品种论述》),蔓乌头(《浙江天目山药植志》),藤乌、羊角七(《药学学报》12(10):684,1965)。

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来源毛茛科植物瓜叶乌头块根。7~9月采挖,除去须根,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缠绕草本。块根倒圆锥形,长可达6厘米以上。蔓茎于向阳的一侧呈紫色,光滑,分枝。叶互生,宽圆卵形,长5.5~7.5厘米,宽5.5~6.5厘米;叶片掌状3深裂,中央裂片最大,梯状菱形或卵状椭圆形,顶端锐尖,侧裂片斜卵形,基部更分2浅裂,裂片边缘疏生钝齿;叶基部截形或浅心形,两面光滑无毛;叶柄长2~3厘米。花序含2~12花,小苞片条形;萼片5,蓝紫色,花瓣状,上萼片盔形,具短喙,侧萼片倒卵状宽匙形,下部萼片卵状椭圆形,除侧萼片内面疏生白色长毛外,余均光滑无毛;花瓣2,无毛,藏于盔瓣内,蜜腺体下部扩张至基部的裂口近截形,距长2毫米:雄蕊多数;心皮5,无毛或稀生微柔毛。蓇葖果长圆筒形,长1.2~1.5厘米。花期8~9月。果期10~11月。

生境分部生长于山坡树丛或林缘路边阴湿草丛中。分布四川、湖北、湖南、陕西、河南、江苏、浙江等地。

炮制清水浸漂至略存麻味,用甘草、黑豆煎汤拌蒸或同煮透后,取出晒干。

性味《浙江天目山药植志》:"辛,温,有大毒。"

功能主治镇痉,降压,发汗,利尿。治腰腿痛,无名肿毒,跌打损伤,癣疮。

①《中药材品种论述》:"治痨伤。泡酒服治腰腿痛。"

②《浙江天目山药植志》:"镇痉,镇静。降低血压,发汗,利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分;泡酒或研末为散。外用:磨汁涂或研末调敷。

注意本品毒性甚烈,不经炮制,不宜内服。

复方①治无名肿毒:藤乌头以饭米汤在糙碗上磨成浆状敷患处;如已溃烂破口应留头。(《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②治跌打损伤:藤乌头五分。水煎,冲酒服;或将根用豆腐煮制后,晒干,酒炒研细粉,每次吞服二分。(《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③治癣疮:藤乌头,研末水调敷。(《中国药用植物纲要》)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藤乌头

药材名称藤乌头

拼音Ténɡ Wū Tóu

英文名Root of Hemsley Monkshood

别名血乌、见血封喉蔓乌头

出处出自《中药材品种论述》

来源药材基源:为毛茛科植物瓜叶乌头的块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Aconitum hemsleyanum Pritz.[A.sczukinii Turcz.var.hemsleyanum Rapaics]2.Aconitum hemsleyanum Pritz.var.circinatum W.T.Wang

采收和储藏:秋、冬季采挖块根,洗净泥沙,剪去须根,切片,晒干。

原形态1.瓜叶乌头多年生草本。块根圆锥形,长1.6-3cm,直径达1.6cm。茎缠绕,无毛,常带紫色,有分枝。叶互生;叶柄比叶片稍短,疏被短柔毛或几无毛;茎中部叶的叶片五角形,长6.5-12cm,宽8-13cm,基部心形,3深裂,中央深裂片梯状菱形或卵状菱形,不明显3浅裂,浅裂片具少数小裂片或卵形粗牙齿,侧深裂片斜扇形,不等2浅裂。总状花序有2-12朵花;花序轴和花梗无毛或被短柔毛;下部苞片叶状或为宽椭圆形,上部苞片线形;花梗常下垂弧状弯曲,长2.2-6cm;小苞片生花梗下部或上部,线形,无毛;花两性,两侧对称;萼片5,花瓣状,深蓝色,外面无毛,上萼片高盔形或圆筒状盔形,几无爪,高2.2.4cm,下缘长1.7-1.8cm,直或稍凹,喙不明显,侧萼片近圆形,长1.5-1.6cm;花瓣2,无毛,瓣片长约10mm,唇长5mm,距长约2mm,向后弯;雄蕊多数,无毛,花丝有2小齿或全缘;心皮5,无毛或偶有柔毛。蓇葖果长1.2-1.5cm。种子多数,三棱形,长约3mm,沿棱有狭翅及横膜翅。花期8-10月,果期9-11月。

2.拳距瓜叶乌头与瓜叶乌头的区别,主要是花瓣的距长4-6mm,且拳卷。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700-2200m的山地林中或灌木林中。

资源分布:1.分布于陕西、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四川。

2.分布于四川、云南、贵州。

栽培1.瓜叶乌头 生物学特性 喜凉爽潮湿环境,性耐寒,干燥及高温条件则生育不良。宜栽于砂质壤土,以半阴处为好。

2.栽培技术 用种子、分株繁殖。种子繁殖:播种以秋季盆播为好,冬季置于低温温室内,次春开始发芽。春播的当年不易发芽。分株繁殖:秋天花后分株,将母株所生的新块根掰下另行栽植。

性状1.性状鉴别 根圆锥形,长2-5cm,直径1-2cm。表面深棕色褐色或灰棕色,皱缩不平,有须根残存。质坚硬,难折断,断面平坦,深棕色,可见五角形的环纹。

2.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后生皮层为3-4列棕色细胞;皮层细胞7-8列,长条形或不规则形,切向排列,其间有多数石细胞。形成层在根的上段呈四边形,中段、下段均为五角形。木质部束中导管1-3列,呈径向或V字形,排列紧密。

3.粉末特征:①石细胞椭圆形、类圆形、长条形或不规则形,长40-120μm,直径23-60μm,壁较厚,纹孔及孔沟明显,少数可见纹理。②淀粉粒单粒类圆形或长圆形,直径4-6μm,脐点呈点状,有的不明显;复粒由2-4分粒组成。

化学成分瓜叶乌头根含***(aconitine),3-乙酰***(3-acetylaconitine),8-去乙酰滇乌碱(8-deacetylyunaconitine),瓜叶乌头乙素即滇乌碱(yunaconitine),瓜叶乌头甲素(guayewuanine A),瓜叶乌头丙素。

鉴别理化鉴别 薄层色谱:取本品粉末约1g,加10%氨溶液1ml,乙醚10ml,冷浸24h,滤过。滤液挥干,残渣用二氯甲烷洗入1ml容量瓶中定容,作为样品溶液。另取滇乌碱、塔拉乌头胺制成各1mg/1mg的二氯甲烷溶液作为对照溶液。在高效硅胶GF254薄层板上点样品和对照品溶液各3μl,以环已烷-乙酸乙酯-二乙胺(8:1:1)展开,取出,晾干,喷以碘化铋钾、碘化钾碘试液的等容量混合液显色,供试品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的相应位置,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炮制清水浸漂至略存麻昧,用甘草、黑豆煎汤拌蒸或同煮透后,取出晒干。

性味辛;苦;热;有毒

归经肝;肺;脾经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活血止痛。主风湿关节疼痛;腰腿痛;跌打损伤;无名肿毒;癣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9-1.5g;或入散剂。外用:适量,磨汁涂;或研调敷。

注意未经炮制,不宜内服。

复方①治无名肿毒:藤乌头以饭米汤在糙碗上磨成浆状敷患处;如已溃烂被口应留头。(《浙江天目山药植志》)②治跌打损伤:藤乌头五分。水煎,冲酒服;或将根用豆腐煮制后,晒干,酒炒研细粉,每次吞服二分。(《浙江天目山药植志》)③治癣疮:藤乌头,研末水调敷,(《中国药用植物纲要》)

各家论述1.《中药材品种论述》:治痨伤。泡酒服治腰腿痛。

2.《浙江天目山药植志》:镇痉,镇静。降低血压,发汗,利尿。

摘录《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油柑木皮

    药材名称油柑木皮拼音Yóu Gān Mù Pí别名紫荆皮(《生草药手册》)。出处《陆川本草》来源为大戟科植物油柑的树皮。夏、秋采收。原形态植物形态详"庵摩勒&q

  • 剑叶铁树叶

    药材名称剑叶铁树叶拼音Jiàn Yè Tiě Shù Yè出处《广西民间常用草药》来源为龙舌兰科植物剑叶朱蕉的叶。全年可采。原形态剑叶朱蕉,又名:小叶铁树、剑叶

  • 黄泡子

    药材名称黄泡子拼音Huánɡ Pào Zǐ别名黄泡叶、牛尾泡来源蔷薇科黄泡子Rubus ichangensis Hemsl. et O. Ktunze,以叶、根入药。生境分部四川、

  • 莲衣

    《中药大辞典》:莲衣药材名称莲衣拼音Lián Yī别名莲皮(《本草再新》)出处《药品化义》来源为睡莲科植物莲的种皮。性味①《药品化义》:"味涩。"②《本草再新》:&quo

  • 文竹

    《全国中草药汇编》:文竹药材名称文竹拼音Wén Zhú别名小百部来源百合科文竹Asparagus setaceus (Kunth)Jessop [A. plumosus Baker

  • 蛇退步

    《中药大辞典》:蛇退步药材名称蛇退步拼音Shé Tuì Bù别名三枝标、蛇鳞草(《广东中药》Ⅱ》。出处《广东中药》Ⅱ来源为金星蕨科植物三羽新月蕨的全草。夏、秋采收。原形态

  • 四大天王

    药材名称四大天王拼音Sì Dà Tiān Wánɡ别名大叶及己、四叶对、四大金刚、四块瓦。出处《植物名实图考》云:"四大天王生南安。绿茎赤节,一茎四叶,聚生梢端。叶际抽短穗,开小白花,点点如珠兰。赤根

  • 黄麻梗虫

    药材名称黄麻梗虫拼音Huánɡ Má Gěnɡ Chónɡ别名黄麻虫(陶华),麻虫(《百草镜》)。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椴树科植物黄麻茎中的一种昆虫的幼虫。功能主治治疔疮

  • 石斑鱼

    药材名称石斑鱼拼音Shí Bān Yú来源药材基源:为鳍科动物鲑点石斑鱼、青石斑鱼等的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Epinephelus fario(Thunberg)2.Epinephelus aw

  • 天葵

    药材名称天葵拼音Tiān Kuí别名紫背天葵(《雷公炮炙论》),雷丸草(《外丹本草》),夏无踪(《植物名实图考》),小乌头(《植物学大辞典》),老鼠屎草(《江苏植药志》),旱铜钱草(《湖南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