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螃蟹甲

螃蟹甲

《全国中草药汇编》:螃蟹甲

药材名称螃蟹甲

拼音Pánɡ Xiè Jiǎ

别名露木、露木尔

来源唇形科糙苏属植物螃蟹甲Phlomis younghusbandii Mukerjee,以块根入药。9~10月地上部分枯萎时,挖取块根,洗净切片晒干。

性味甘,平。

功能主治镇咳化痰,清热凉血。用于感冒咳嗽,支气管炎,并治久疮不愈。

用法用量1~3钱。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螃蟹甲

药材名称螃蟹甲

拼音Pánɡ Xiè Jiǎ

别名露木尔(藏名)

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螃蟹甲块根。9~10月挖取块根,洗净,切片,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0~70厘米。全株被硬粗毛。根粗壮,分枝,侧根局部膨大呈圆球形块根,褐黄色。基生叶丛生,具紫褐色长柄,叶片长圆形;茎生叶对生,具短柄,叶片卵形,先端钝,基部楔形或心形,边缘有圆锯齿,上面暗绿色,下面绿色。轮伞花序多花;花萼筒状,萼齿5;花冠2唇形,淡紫色,上唇边缘齿状。小坚果。

生境分部生于干燥的山坡、田野。分布西藏。

性味甘,平。

功能主治清热,镇咳化痰。治感冒咳嗽,支气管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螃蟹甲

药材名称螃蟹甲

拼音Pánɡ Xiè Jiǎ

英文名Root of Younghusband Jerusalemsage

别名糙苏

出处出自《西藏常用中草药》

来源药材基源:为唇科植物螃蟹甲的块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hlomis younghusbandii Mukerjee [P. kawaguchii Murata ]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挖,洗净,切片,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5-70cm。主根粗壮,分枝,侧根局部膨大成球形块根,淡黄褐色,直径1.5-2.5cm。茎直立,四棱形,被星状短毛。基生叶多数;叶柄长2-5cm;叶片披针状长圆形或狭长圆形,长5-9cm,宽2-3.5cm,先端钝或近圆形,基部心形,边缘具圆齿。茎生叶对生,较基生叶小;叶柄长0.4-1.3cm,叶片卵状长圆形至长圆形,上面均被星状糙硬毛及腺柔毛。萼管状,长9-10mm,外面密被星状柔毛及腺柔毛,萼齿5,先端具小刺尖;花冠淡紫红色长约1.5cm,唇形,上唇边缘齿状,外面被柔毛,下唇3裂,中裂片较大,倒心形,先端微凹,侧裂片卵圆形;雄蕊4;前对较长,后对花丝印在毛环上,具钩状附属物;雌蕊子房2;合生,花柱单一,柱头不等的2裂。小坚果卵状三棱形,先端被颗粒状毛。花期7月,果期8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4300-4600m的干燥山坡、灌丛及田野。

资源分布:分布于醛康巴宗。

性状性状鉴别 块根呈不规则球形或长椭圆形,长3-8cm,直径1-3cm。表面黄色或黄褐色,有纵皱纹或明显抽沟;两端略突起成尖,有细根及根痕;质轻脆,断面白色,粉性。气微,味甜。

以个大、饱满、质较实者为佳。

性味味甘;性平

功能主治疏风清热;止咳化痰;生肌敛疮。主风热感冒;咳嗽痰多;疮疡久溃不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钩苞大丁草

    药材名称钩苞大丁草拼音Gōu Bāo Dà Dīnɡ Cǎo别名白叶不翻、小一支蒿、钩毛大丁草来源菊科钩苞大丁草Gerbera delavayi Franch.,以根入药。生境分部四川、云南

  • 苦瓜

    《全国中草药汇编》:苦瓜药材名称苦瓜拼音Kǔ Guā别名癞瓜来源葫芦科苦瓜属植物苦瓜Momordica charantia L.,以瓜、根、藤及叶入药。夏季采集,分别处理,晒干。性味瓜、根、叶:苦,凉

  • 朱砂七

    药材名称朱砂七拼音Zhū Shā Qī别名黄药子、荞馒头、朱砂莲[西北]、红药子[北京]、雄黄连[湖北、湖南]、猴血七、血三七[陕西]来源为蓼科蓼属植物毛脉蓼Polygonum cillinerve

  • 刺芫荽

    药材名称刺芫荽拼音Cì Yuán Suī别名马刺、香信、假芫荽、簕芫荽、山芫荽、大叶芫荽来源伞形科刺芫荽属植物刺芫荽Eryngium foetidum L.,以全草入药。夏秋采,阴

  • 矮卫矛

    药材名称矮卫矛拼音ǎi Wèi Máo来源药材基源:为卫矛科植物矮卫矛的根、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uonymus nanus Bieb.采收和储藏:秋后采收,洗净,切片,或剥皮晒干。原形态矮卫矛

  • 金兰

    《全国中草药汇编》:金兰药材名称金兰来源兰科金兰Cephalanthera falcata (Thunb.) Blume,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湖北、湖南、四川、华东。功能主治清热,泻火。主治喉痛,牙痛

  • 山百部

    药材名称山百部拼音Shān Bǎi Bù别名山扫帚、山漏芦、铁扫把、滇百部。出处《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来源为百合科植物山百部的块根。冬季挖根,洗净,除去须根,煮沸约半小时后.去皮晒干。原形态多

  • 醉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醉马草药材名称醉马草拼音Zuì Mǎ Cǎo别名马绊肠、断肠草、醉马豆、勺草来源豆科小花棘豆Oxytropis glabra DC.,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内蒙古、陕西、甘

  • 白屈菜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屈菜药材名称白屈菜拼音Bái Qū Cài别名山黄连、土黄连、牛金花、八步紧、断肠草[北京]来源为罂粟科白屈菜属植物白屈菜Chelidonium majus

  • 荷苞花根

    《中药大辞典》:荷苞花根药材名称荷苞花根拼音Hé Bāo Huā Gēn别名红苓蔃(《岭南采药录》)。出处《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赪桐的根。8~9月采收,晒干。性味苦,寒。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