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行夜

行夜

《中药大辞典》:行夜

药材名称行夜

拼音Xínɡ Yè

别名负盘(《别录》),屁盘(陶弘景),夜行(《本草拾遗》),气蠜(《纲目》)。

出处《别录》

来源为步行虫科昆虫行夜全虫

原形态体呈篦状,长约2厘米。头部突出,有复眼及触角各1对;触角丝状,11节。大顋大,末端具齿1枚。前胸部长,有黑色的纵纹;翅鞘有黑色斑纹2个和纵线7条;雄虫的翅鞘达于尾端,雌虫则尚露尾节2~3节。胸的下部黄色,腹部黑色。足3对,色黄,形长,适于步行;跗节5节,雄虫前肢的跗节膨大。幼虫体细长而扁,乳白色,头尾细,中部较粗。

成虫栖于石块及朽木下,昼伏夜出,捕食小虫,遇刺激则于肛门腺放出黄色恶臭的气体。

性味《纲目》:"辛,温,有小毒。"

功能主治《别录》:"疗腹痛,寒热,利血。"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行夜

药材名称行夜

拼音Xínɡ Yè

英文名Night worm

别名负盘、屁盘、夜行、屁盘虫、放屁虫

出处出自《名医别录》1.《本草拾遗》:屁盘虫有短翅,飞不远,好夜中出行,触之气出也。

2.《纲目》:负盘有三,行夜、蜚蠊。行夜与蜚蠊形状相类,但以有廉姜气味者为蜚蠊,触之气出者为屁盘作分别尔。

来源药材基源:为步行虫科动物虎斑步(虫甲)的全虫。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heropsophus jessoensis(Moraw).

采收和储藏:春季至秋季捕捉,捕捉时带手套,捉后置沸水中烫死,晒干。

原形态虎斑步(虫甲),形似斑蝥。体长14-22mm,宽5-8mm。头部黄色,向前突出。触角棕色,头部中央有一块似三角形的黑斑。复眼黑色,卵形突起。头上散生白色短毛。触角鞭状。前胸背板棕黄色,其前缘、后缘及中央黑色。鞘翅黑色,小盾片棕黑色,两鞘翅的肩胛区各有一块黄斑,鞘翅中部也各有一块较大的黄斑。每个鞘翅各有7条几乎平行纵走的脊。足黄色,胫节及跗节棕色。腿节上有较细的黄色毛,胫节密生棕色大毛,跗节丛生棕红色钉状粗毛,后足胫节末端有两个棕黑色的粗大的刺。前胸及后胸腹板黄色,中胸腹板黑色,腹部腹面黑色,可见7个腹节。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活于潮湿处、田间及石下等处。夏、秋季 夜晚在地面疾走,遇敌时放出黄色臭气自卫。

资源分布:分布于吉林、辽宁、山东、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地。

性味味辛;性温

归经肝经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温经止痛。主寒瘀经闭;痛经;产后瘀滞腹痛;症瘕积聚;跌打瘀痛

用法用量内服:研末,3-5g。

各家论述《别录》:疗腹痛,寒热,利血。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罐子草

    药材名称罐子草拼音Guàn Zi Cǎo别名仰天罐、高脚红缸、线鸡脚、大金钟、公石榴、倒水莲、阔叶金锦香来源药材基源:为野牡丹科植物朝天罐的枝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Osbeckia opipara

  • 荔枝叶

    《中药大辞典》:荔枝叶药材名称荔枝叶拼音Lì Zhī Yè出处《岭南采药录》来源为无患子科植物荔枝的枝叶,全年可采。功能主治①《生草药性备要》:"浸水数日,贴烂脚。&qu

  • 文鳐鱼

    《中药大辞典》:文鳐鱼药材名称文鳐鱼拼音Wén Yáo Yú别名鳐(《吕氏春秋》),飞鱼(《本草拾遗》)。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飞鱼科动物燕鳐鱼的肉。原形态体略呈长椭圆形

  • 金礞石

    《中国药典》:金礞石药材名称金礞石拼音Jīn Ménɡ Shí英文名LAPIS MICAE AUREUS别名礞石来源本品为变质岩类蛭石片岩或水黑云母片岩。采挖后,除去杂石及泥沙。性

  • 海南三七

    药材名称海南三七拼音Hǎi Nán Sān Qī别名山田七、圆***来源药材基源:为姜科植物海南三七的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Kaempferia rotunda L.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除去茎

  • 杠板归

    《全国中草药汇编》:杠板归药材名称杠板归拼音Gànɡ Bǎn Guī别名蛇倒退、犁头刺、河白草、蚂蚱簕、急解素、老虎脷、猫爪刺、蛇不过、蛇牙草、穿叶蓼来源为蓼科蓼属植物贯叶蓼Polygonu

  • 仰天钟

    药材名称仰天钟拼音Yǎnɡ Tiān Zhōnɡ出处仰天钟以张大刚之名始载于《植物名实图考》山草类,云:“张天刚生南安。丛生硬茎有节,红黄色;叶似水苏叶;实如小罂,褐色;茎、叶、实具有细刾如毛;根淡红

  • 九牛薯

    《中药大辞典》:九牛薯药材名称九牛薯拼音Jiǔ Niú Shǔ别名九龙根、九牛子(《广西中兽医药植》)。出处《南宁市药物志》来源为葡萄科植物角花乌蔹莓的块根。全年可采,切片晒干。原形态角花乌

  • 番泻叶

    《中国药典》:番泻叶药材名称番泻叶拼音Fān Xiè Yè英文名FOLIUM SENNAE别名泻叶来源本品为豆科植物狭叶番泻Cassia angustifolia Vahl或尖叶番

  • 野枇杷

    药材名称野枇杷拼音Yě Pí Pá别名山枇杷出处《江西草药》来源为樟科植物绒毛桢楠的叶或根。夏、秋季采收。原形态绒毛桢楠,又名:猴高铁、香胶木。常绿乔木,高可达18米,直径40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