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钻地风

钻地风

《全国中草药汇编》:钻地风

药材名称钻地风

拼音Zuàn Dì Fēnɡ

别名桐叶藤、利筋藤

来源耳草科钻地风属植物全叶钻地风Schizophragma integrifolia (Franch.) Oliv.,以入药。夏秋采集,分别晒干。

性味淡,凉。

功能主治舒筋活络,祛风活血。用于风湿筋骨痛,四肢关节酸痛。

用法用量3~5钱。

备注(1)血藤为同属植物白背钻地风Schizophragma hypoglaucum Rehd.形态相似,与钻地风同等入药。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钻地风

药材名称钻地风

拼音Zuàn Dì Fēnɡ

别名迫地枫(《药材资料汇编》),桐叶藤(《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出处《植物名实图考》

来源为虎耳草科植物钻地风根皮。全年可采,挖取根部,剥取根皮,晒干。

原形态落叶本质藤本,借气根攀援,高至4米以上。叶对生,叶片卵圆形至阔卵圆形,长8~1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截形或圆形至心形,全缘或前半部疏生小齿,质厚,下面叶脉有细毛或近无毛;叶柄长3~8厘米。伞房式聚伞花序顶生;花2型;周边为不育花,仪具一片大形萼片,狭卵形至椭圆状技针形,长约4~6厘米,宽约3厘米,先端短尖,乳白色,老时棕色,萼片柄细弱,长2~4厘米;孕性花小,绿色;萼片4~5;花瓣4~5;雄蕊10;花柱1。蒴果陀螺状,长6毫米,有10肋。种子多数,线形。花期6~7月。

生境分部生林下。分布浙江、安徽、湖南、湖北、四川、广西、广东、贵州、云南等地。主产于广西。

性状干燥的根皮呈半卷筒状,厚而宽阔,内层有网纹。以皮质松呢、不含木心、色红棕、味清香微带樟脑气者为佳。

性味《浙江天门山药植志》:"性凉,味淡。"

功能主治治风湿脚气,四肢关节酸痛。

①《植物名实图考》:"治筋骨,行脚气。"

②《药材资料汇编》:"去风湿,止痛。"

③《浙江天目山药植志》:"驱风活血。治丝虫病。"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4钱;或浸酒。

复方治四肢关节酸痛:钻地风根或藤一斤半,八角枫五加皮丹参各半斤,白牛膝六两,麻黄五钱。切细,入黄酒十二斤,红糖、红枣各一斤,装入小坛内密封,再隔水缓火炖四小时。每天早晚空腹饮四两左右。头汁服完后,可再加黄酒十斤,如上法烧炖、服用。(《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钻地风

药材名称钻地风

拼音Zuàn Dì Fēnɡ

英文名Root-bark of Chinese Hydrangeavine

别名追地枫、桐叶藤、全叶钻地风、利筋藤

出处出自《植物名实图考》

来源药材基源:为虎耳草科植物钻地风的根及茎藤。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chizophragma integrifolium(Franch.)Oliv.[S.hydrangeoides Sieb.et Zucc.var.integrifolium Franch.]

采收和储藏:全年可采,挖取根部,剥取根皮,晒干。

原形态钻地风 落叶木质藤本,以气根攀援,长至4m以上。叶对生;叶柄长达8cm;叶片卵圆形至阔卵圆形,长8-15cm,宽5-10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或圆形至心形,全缘或上半部疏生小齿,质厚,下面叶脉有细毛或近无毛;伞房式聚伞花序顶生;花二型;周边为不育花,仅具一片大形萼片,狭卵形至椭圆状披针形,长约4-6cm,宽约3cm,先端短尖,乳白色,老时棕色,萼片柄细弱,长2-4cm;能育花小,萼片4-5;花瓣4-5,白色;雄蕊10;花柱l。蒴果陀螺状,长约6mm,有10肋。种子多数,线形,长2-3mm,浅褐色。花期6-7月,果期10-11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900-1500m的山坡疏林内,以及路边裸岩旁,常蔓延岩石上及攀缘树木上升。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陕西、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地。

性状干燥的根皮呈半卷筒状,厚而宽阔,内层有网纹。以皮质松脆、不含木心、色红棕、味清香微带樟脑气者为佳。主产于广西。

性味凉;淡

归经脾经

功能主治舒筋活络,祛风活血。主风湿脚气;风寒痹症;四肢关节酸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浸酒。

复方治四肢关节酸痛:钻地风根或藤一斤半,八角枫五加皮丹参各半斤,白牛膝六两,麻黄五钱。切细,入黄酒十二斤,红糖、红枣各一斤,装入小坛内密封,再隔水缓火炖四小时。每天早晚空腹饮四两左右。头汁服完后,可再加黄酒十斤,如上法烧炖、服用。(《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各家论述1.《植物名实图考》:治筋骨,行脚气。

2.《药材资料汇编》:去风湿,止痛。

3.《浙江天目山药植志》:驱风活血。治丝虫病。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心叶风毛菊

    药材名称心叶风毛菊拼音Xīn Yè Fēnɡ Máo Jú别名山芍药、马蹄细辛、水葫芦、山牛蒡出处本品以山芍药之名载于《植物名实图考》卷九,谓:"山芍药生建昌。丛生绿茎,高三四尺。大叶如马蹄而尖,甚长

  • 白簕枝叶

    药材名称白簕枝叶拼音Bái Lè Zhī Yè英文名Acanthopanox trifoliatus (L.)Merr.别名白茨叶、白勒远来源药材基源:为五加科植物白簕的嫩枝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

  • 茸毛木蓝

    药材名称茸毛木蓝拼音Rónɡ Máo Mù Lán别名山红花、血人参、红苦刺来源豆科茸毛木蓝Indigofera stachyoides Lindl.,以根入药

  • 山龙眼

    药材名称山龙眼别名黄豆树、大力王来源大戟科野桐属植物石岩枫Mallotus repandus (Willd.) Muell.-Arg.,以根、茎及叶入药。全年可采,晒干。性味微辛,温。功能主治祛风活络

  • 广玉兰

    药材名称广玉兰拼音Guǎnɡ Yù Lán别名荷花玉兰、洋玉兰、百花果来源药材基源:为木兰科植物荷花的花和树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agnolia grandiflora L.采收和储藏:春季采收术

  • 土茯苓

    《中国药典》:土茯苓药材名称土茯苓拼音Tǔ Fú Línɡ英文名RHIZOMA SMILACIS GLABRAE来源本品为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Smilax glabra Roxb.的干燥根茎。夏、秋二季

  • 山稗子根

    药材名称山稗子根拼音Shān Bài Zǐ Gēn来源药材基源:为莎草科植物浆果苔草的根或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rex baccans Nees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晒干。原形态浆果

  • 荷叶

    《中国药典》:荷叶药材名称荷叶拼音Hé Yè英文名FOLIUM NELUMBINIS来源本品为睡莲科植物莲Nelumbo nucifera Gaertn.的干燥叶。夏、秋二季采收,

  • 血水草

    药材名称血水草拼音Xuè Shuí Cǎo别名黄水芋、金腰带、一口血、小号筒、小绿号筒、水黄连、鸡爪莲、斗篷草、马蹄草、小羊儿、血水芋、一滴血、一点血、土黄连。来源药材基源:为罂粟科植物血水草的全草。

  • 岭南花椒根

    药材名称岭南花椒根别名搜山虎来源芸香科岭南花椒根Zanthoxylum austrosinense Huang,以根入药。生境分部广东、广西。性味辛,温。有小毒。功能主治祛风解表,散瘀消肿,行气止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