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雀翘

雀翘

《中药大辞典》:雀翘

药材名称雀翘

拼音Què Qiào

别名去母、更生(《别录》)。

出处《别录》

来源为蓼科植物箭叶蓼果实全草

原形态一年生草本,茎细长,长可达1米,蔓延或半直立,四棱形,无毛,沿棱上具倒生钩刺。叶片长卵状披针形,长5~10厘米,宽1.5~2.5厘米,基部深凹缺,具卵状三角形的叶耳,无毛,仅沿下面中脉具钩刺,质稍薄;叶柄长达2厘米,柄上具3~4或1~2排钩刺;托鞘长5~10毫米,膜质,无毛。头状花序顶生,通常成对,花密集,但数目不多,花梗平滑无毛;苞长卵形,锐尖;花被5裂,白色或粉红色,雄蕊8;花柱3,分裂。瘦果三棱形,黑色,长约3毫米,为宿存的花被所包裹。花期5~6月。

生境分部生于山脚、路旁、水边。分布黑龙江、辽宁、吉林、河北、河南、陕西、山东、江苏、浙江、台湾等地。

性味①《别录》:"(果实)味咸。"

②《陕西中草药》:"全草,味酸辛,性凉,有小毒。"

功能主治①《别录》:"(果实)主益气,明目。"

②《陕西中草药》:"全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止痒。治肠炎,痢疾,蛇、狗咬伤,疮疖肿毒,瘰疬,带状疱疹,湿疹,皮炎,皮肤瘙痒症,痔疮。"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雀翘

药材名称雀翘

拼音Què Qiào

别名去母、更生、长野荞麦草、大叶野荞麦草、长叶荞麦草、倒刺林、养麦刺、水红骨蛇、秋雀翘、降龙草、走游草、钩钧草、尖叶寥

出处出自《名医别录》:雀翘,生蓝中。叶细黄,茎赤有刺,四月实,实锐,黄中黑。五月采,阴干。

来源药材基源:为蓼科植物箭叶蓼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lygonum sagittatum L.[P.sieboldiiMeissn.」

采收和储藏:夏、秋采收全草,扎成束,鲜用或阴干。

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长可达1m。茎细长,蔓延或半直立,四棱形,无毛,沿棱上具倒生钩刺。叶互生;叶柄长达2cm,柄上具3-4或l-2排钩刺;托叶鞘长5-10mm,膜质,无毛;叶片长卵状披针形,长5-10rm.宽1.5-2.5cm,先端锐尖或微钝,基部深凹缺,具卵状三角形的叶耳,无毛,仅沿下面中脉具钩刺,质稍薄。头状花序顶生,通常成对,花密集,但数目不多,花梗平滑无毛;苞片长卵形,锐尖;花被5裂,白色或粉白色;雄蕊8;花柱3,分裂。瘦果三棱形,长约3mm,黑色。花期5-6月,果期6-9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脚、路旁水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南、华东及陕西、甘肃、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西等地。

性味辛;苦;性平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清热解毒。主风湿关节疼痛;疮痈疖肿;泄泻;痢疾;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鲜品15~30g;或捣汁饮。外用:适量.水煎熏洗:或鲜品捣敷。

各家论述1.《别录》: (果实)主益气,明目。

2.《陕西中草药》:全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止痒。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槐米

    药材名称槐米拼音Huái Mǐ英文名Flos Sophorae Immaturus别名白槐、柚花来源为豆科植物槐Sophora japonica L.的花蕾。夏季花蕾形成时采收,及时干燥,除

  • 猪毛菜

    《全国中草药汇编》:猪毛菜药材名称猪毛菜拼音Zhū Máo Cài别名扎蓬棵、扎蓬蒿、猪毛缨、猪毛蒿、三叉明棵来源藜科猪毛菜属植物猪毛菜Salsola collina Pall.,

  • 驴阴茎

    药材名称驴阴茎拼音Lǘ Yīn Jīnɡ别名驴鞭(《本草新编》),驴三件(《河北药材》),驴肾(《山西中药志》)。出处《纲目》来源为马科动物驴的雄性外生殖器,雄驴杀死后,割取其阴茎及睾丸,剔除残肉及油

  • 滇列当

    药材名称滇列当拼音Diān Liè Dānɡ来源药材基源:为列当科植物滇列当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Orobanche yunnanensis (G.Beck) Hand.-Mazz. [O.al

  • 柴胡

    《中国药典》:柴胡药材名称柴胡拼音Chái Hú英文名RADIX BUPLEURI来源本品为伞形科植物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或狭叶柴胡Bupleurum

  • 刺楸树皮

    《中药大辞典》:刺楸树皮药材名称刺楸树皮拼音Cì Qiū Shù Pí别名丁桐皮、钉皮(《四川中药志》),刺楸皮(《陕西中草药》)。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五加科植物刺楸

  • 贝子

    药材名称贝子拼音Bèi Zǐ别名贝齿(《雷公炮炙论》),白贝(《日华子本草》),白海蚆(《简便单方》),白贝齿(《药材资料汇编》)。出处《本经》来源为宝贝科动物货贝或环纹货贝等的贝壳。5~7

  • 松树皮

    药材名称松树皮拼音Sōnɡ Shù Pí来源为松科松属植物中的马尾松、油松、思茅松等的树干内皮。性味苦、涩,温。功能主治收敛,生肌。外用治烧烫伤,小儿湿疹。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焙干研

  • 三台红花

    《中药大辞典》:三台红花药材名称三台红花拼音Sān Tái Hónɡ Huā别名大罗伞、大常山、山利桐(《广西药植名录》),三百棒、山枇杷(《贵州草药》),火山麻、三台花(《云南中

  • 牛蒡茎叶

    《中药大辞典》:牛蒡茎叶药材名称牛蒡茎叶拼音Niú Bànɡ Jīnɡ Yè别名大夫叶(《中药志》)。出处《药性论》来源菊科植物牛蒡的叶片。药理作用叶含抗菌物质最多,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