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雉子筵根

雉子筵根

《中药大辞典》:雉子筵根

药材名称雉子筵根

拼音Zhì Zǐ Yán Gēn

出处《中草药通讯》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莓叶委陵菜根茎。全年可采,洗净,晒干。

原形态植物形态详"雉子筵"条。

化学成分含主要有效成分d-儿茶精。

药理作用d-儿茶精有维生素P样作用。对毛细血管能降低其通透性及脆性,而增强其对外伤的抵抗性;即对维持正常毛细血管的功能有一定作用。在豚鼠身上,d-儿茶精(腹腔注射1毫克/300克体重或口服5毫克/800克体重)较路丁等黄酮类增强毛细血管的作用更强,而且有两个作用高峰,可能不仅延缓体内肾上腺素的氧化,而且有维生素C样作用。在试管中d-儿茶精抑制组胺酸脱羧酶的作用强于常用的黄酮类,故可能有抗过敏性休克作用。此外,它对豚鼠离体子宫似有某些兴奋作用。对小鼠的毒性很小(静脉注射1~1.5克/公斤,未见毒性反应)。雉子筵(根)醇提取物予小鼠口服,半数致死量为4.2克/公斤。

功能主治内服止血。

临床应用治疗各种出血:用雉子筵根的酒精提取物制成片剂(1克生药/片),日服3次,每次2~4片。据400余例报告,其中:㈠一般妇科出血353例(包括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肌瘤出血、单纯性月经过多、慢性盆腔炎月经过多,产后恶露不净等15种出血),有效率86.3%,显效率58.7%。㈡计划生育引起的妇科出血120例,有效率82.5%,显效率65.8%。㈢肺结核咯血14例,有效7例,显效4例。上述有效是指服药后见效慢或出血量减少小半;显效是指1~3天内出血量减少大半或停止。临床上未发现明显副作用,个别患者有胃纳差、腹胀、头昏等现象,停药后即消失。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雉子筵根

药材名称雉子筵根

拼音Zhì Zǐ Yán Gēn

英文名Root of Dewberryleaf Cinquefoil

出处出自《中草医通讯》

来源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莓叶委陵菜的根及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tentilla fragarioides L.

采收和储藏:全年可采,洗净,晒干。

原形态莓叶委陵菜多年生草本。根极多,簇生。花茎丛生,被开展柔毛。基生叶为羽状复叶,有小叶2-3对,稀4对;叶柄被开展疏毛,小叶有短柄或近无柄;托叶膜质,褐色,外有稀疏开展长柔毛;小叶片倒卵形、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长0.5-7cm,宽0.4-3cm,先端圆钝或急尖,基部楔形或宽楔形,边缘有多数急尖或圆钝锯齿,近基部全缘,两面被平铺疏柔毛,下面沿脉较密,锯齿边缘有时密被缘毛;茎生叶常有3小叶,与基生小叶相似或呈长圆形且先端有锯齿而下半部全缘,叶柄短或近无柄;托叶卵形,草质,全缘,先端急尖,外被平铺疏柔毛。伞房状聚伞花序顶生;花直径1-1.7cm;萼片5,三角卵形,先端急尖或渐尖,副萼片5,长圆披针形,先端急尖,与萼片近等长或稍短;花瓣5,倒卵形,先端圆钝或微凹,黄色;花柱近顶生,上部大,基部小。成熟瘦果近肾形,直径约1mm,表面有脉纹。花期4-6月,果期6-8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50-2400m的地边、沟边、草地、灌丛及疏林下。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及陕西、甘肃、河南、湖南、广西、四川、云南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根茎呈短圆周柱状或块状,有的略弯曲,长0.5-2cm,直径0.3-1.5cm。表面棕褐色,粗糙,周围着生多数须根或圆形根痕;顶端有棕色叶基及芽,叶基边缘膜质,与芽均被淡黄色毛茸。质坚硬,断面皮部较薄,黄棕色至棕色,木部导管群黄色,中心有髓。根细长,弯曲,长5-10cm,直径1-4mm,表面具纵沟纹;质脆,易折断,折断面略平坦,黄棕色至棕色,臭无,味涩。

以质坚实、暗棕色者为佳。

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木栓层约10层细胞,外有落皮层,细胞内充满棕色物。栓内层狭窄。韧皮部较宽。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占大部分,射线宽窄不一,导管单个散在或3-4个相聚。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及少数方晶,并含淀粉粒。

化学成分根含右旋儿茶精(catechin)。

药理作用右旋儿茶精有烟酸样作用。对毛细血管能降低其通透性,而增强其对伤的抵抗性;即对维持正常毛细血管的功能有一定作用。在豚鼠身上,右旋儿茶精(腹腔注射 1mg/300g体重或口服5mg/300g体重)较路丁(芸香甙)等黄酮类增强毛细血管的作用更强,而且有2个作用高峰,可能不仅延缓体内肾上腺素的氧化,而且有维生素 C样作用。在试管中右旋儿茶精抑制组胺酸脱羧酶的作用强于常用的黄酮类,故可能有抗过敏性休克作用。此外,它对豚鼠离体子宫似有某些兴奋作用。对小鼠的毒性很小(静注1-1.5g/kg,未见毒性反应)。雉子筵根醇提取物予小鼠口服,LD/50为4.2g/kg。

毒性对小鼠的毒性很小(静脉注射 1-1.5g/kg,未见毒性反应)。雉子筵(根)醇提取物予小鼠口服,半数致死量为4.2g/kg。

鉴别(1)取火柴梗数根,浸于本品的1%煎液中煮沸数分钟,取出,稍干后,滴加盐酸数滴,火柴梗被染成暗红色或紫红色。(检查缩合鞣质)(2)薄层色谱 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醇10ml,加热回流10min,过滤。滤液置水浴上蒸干,残渣加乙醇0.5ml使溶解,供点样。标准品制备成0.1%d-儿茶素的乙醇溶液,供点样。点于硅胶G板上。用乙酸乙酯展开,展距5.5cm。喷以香草醛试液(香草醛0.5g溶于浓盐酸100ml)显红色,样品在与右旋儿茶精对照品相应的位置上应有同样颜色的斑点。(检查右旋儿茶精)

性味甘;苦;平

归经肺;肝经

功能主治止血。主月经过多,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肌瘤出血,产后出血及避孕药引起的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3-6g;或入丸、散。

临床应用治疗各种出血:用雉子筵根的酒精提取物制成片剂( 1克生药/片),日服3次,每次2-4片。据400余例报告,其中:1.一般妇科出血:353例(包括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肌瘤出血、单纯性月经过多、慢性盆腔炎月经过多、产后恶露不净等15种出血),有效率85.3%,显效率58.7%。

2.计划生育引起的妇科出血:120例,有效率82.5%,显效率65.8%。

3.肺结核咯血:14例,有效7例,显效4例。上述有效是指服药后见效慢或出血量减少小半;显效是指l-3天内出血量减少大半或停止。临床上未发现明显副作用,个别患者有胃纳差、腹胀、头昏等现象,停药后即消失。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原蚕蛾

    《中药大辞典》:原蚕蛾药材名称原蚕蛾拼音Yuán Cán é别名晚蚕蛾(《日华子本草》)。出处《别录》来源为蚕蛾科昆虫家蚕蛾的雄性全虫。于夏季,取雄性蚕蛾,以沸水烫死,晒

  • 抓地虎

    《全国中草药汇编》:抓地虎药材名称抓地虎别名劲直阴地蕨来源蕨类阴地蕨科植物抓地虎Botrychium strictum Und.,以全草入药。性味甘,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治毒蛇咬伤。用法用量2~3钱

  • 光慈姑

    《中药大辞典》:光慈姑药材名称光慈姑拼音Guānɡ Cí Gū出处《河南中药手册》来源为百合科植物老鸦瓣的鳞茎。春、秋、冬三季均可采收。挖取鳞茎,洗净,除去须根及外皮,晒干。放置干燥处保存。

  • 艳山姜

    药材名称艳山姜拼音Yàn Shān Jiānɡ别名玉桃、草扣、大良姜、大草蔻、假砂仁、土砂仁、草豆蔻出处本品以玉桃之名始见于《植物名实图考》,谓:“玉桃,叶如芭蕉,抽长茎,开花成串,花苞如小绿桃。花开

  • 小万年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小万年草药材名称小万年草拼音Xiǎo Wàn Nián Cǎo别名石豆瓣来源景天科小万年草Sedum subtile Maxim.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贵州。性味

  • 朝鲜崖柏

    药材名称朝鲜崖柏拼音Cháo Xiān Yá Bǎi来源药材基源:为柏科植物朝鲜崖柏的枝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huja koraiensis Nakai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秋、冬季采收为佳,

  • 粤瓦韦

    药材名称粤瓦韦拼音Yuè Wǎ Wéi英文名kuangtung Lepisorus别名小金刀、叶下子、大茅镰、骨牌伸筋、独立枝生、剑丹、一枝枪出处始载于《中国蕨类植物图谱》。来源药材基源:为水龙骨科植

  • 虾须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虾须草药材名称虾须草拼音Xiā Xū Cǎo别名绿绿草、沙小菊来源菊科虾须草Sheareria nana S. Moore,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

  • 玉米须

    《全国中草药汇编》:玉米须药材名称玉米须拼音Yù Mǐ Xū别名玉蜀黍须、蜀黍须、包谷须来源禾本科玉蜀黍属植物玉米Zea mays L.的花柱和花头。秋季收获玉米时采收,晒干或烘干。炮制晒干

  • 龟甲

    药材名称龟甲拼音Guī Jiǎ英文名CARAPAX ET PLASTRUM TESTUDINIS别名龟板、乌龟壳、乌龟板、下甲、血板、烫板来源本品为龟科动物乌龟Chinemys reevesii (G